分卷阅读404
了,一脸茫然。 姜元羲耐心的解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王朝的传承过程里,世家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王朝大半就是世家支撑着的,可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王朝才会短命。 五哥你仔细回想一下,前头那几个王朝,历史的轨迹惊人的相似,在王朝初期,世家大力扶持皇室,王朝中期国家繁荣昌盛,这时候国家逐渐开始沉疴痼疾,而世家渐渐变得比国家更加强大,到了王朝后期,国家已经不能满足世家的需求了,于是世家又换了一个新的皇室。 世家为王朝保驾护航最开始的几十年,奠定了王朝的根基,而后用数百年来吸收国家的养分壮大己身。历经这么多年,世录谱上的世家多了多少?” 姜伯庸心头一寒,他前段时日才奉姜元羲的命令送了世录谱给那些作怪的世家,自是清楚世录谱上多了多少世家。 他喉咙有些干涩,“陛下您是怕最后大雍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姜元羲摊了摊手,“从来不会有王朝永盛不衰的,但朕想让大雍的百姓能活得更好一点,也是想让大雍存在时间再长一点。 开办国学,让普通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只要努力勤奋者,即便日后参加科举落榜,会读书写字、有一技之长傍身,慢慢也能把生活过得好一些。 而国学里制定的每月奖励,既能促进学子读书进益的热情,也能慢慢择出真正天资聪颖的人。在各地国学进益的学子都可以考取太学院,继续在太学院进益,然后再考取科举。 大雍这么大,朕就不信还培养不出天之骄子,那些寒门子进了朝堂,既能让世家感受到被人追赶的迫切,也不至于让皇帝在朝堂上受到世家的胁迫。 世家为什么能左右皇权?是这头猛兽一家独大,它太过雄壮,以至于没有人能真正的打败它。 既然这样,朕就亲手再培养一头新的猛兽出来,两虎相争,猎人才能得利。” 姜伯庸已经被姜元羲完全说服了,为了大雍王朝存在时间能更久一点,他无比赞同姜元羲开办国学的指令。 姜元羲还没说完,“朕还准备把各地国学的具体情况作为每年的考计之一,如此一来各地的官吏必定会很上心。除此之外,朕还打算每年抽调两个郡城、四个县城的国学,对国学的先生和学生进行考核,防止有人唬弄朕。” 为了扶持国学,姜元羲不仅用利引诱百姓们把孩子送进国学,还在吏部考计上给朝臣们上了一道枷锁,这也就罢了,她更是想出了另一个法子让国学成为大雍王朝培养能臣的大摇篮——若要为三公,履历上必要一条:曾在太学院里教导最少一年的学生,并教导出最少五名进士。 这就是她为何要对姜伯庸说的,让他去太学院里头任教一年的原因,而她准备明年换大哥去太学院,后年就是崔玉书了。 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尚书令,继任人选都必须要符合她制定的这条规定才能出任三公。 因这条规定,使得大雍王朝往后每个朝臣有志问鼎三公的,都会去长安城的太学院任教一年。因为要教导出最少五名进士,且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履历更光鲜,在问鼎三公之位时能让皇帝更看重,教导出五名进士是最低要求的,撸足了劲头想要教导出前三甲和五个以上的进士。 这样一来,他们就对各地举办的国学更是上心了,毕竟太学院的学子都是来自各地国学,只有国学的先生厉害了,教导出来的学子才会更其他人更厉害,这也导致了国学的先生学识非常渊博,源源不断的为大雍培养了诸多能臣。 “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若是还有更好的法子,五哥不妨提出来。”姜元羲认真的道。 ☆、第426章 选皇夫 太学院和国学的事定下了基调,姜元羲亲自写了圣旨,交给了姜伯庸这个尚书令,尽早办好此事。 至于世家的反弹,姜元羲也有过打算,若是蹦跶得太过厉害,她不介意长安城流血。 结果并没有出现她担忧的事,世家竟然没有反对,而是诡异的沉默了下来,后来她仔细一想,倒是明白了世家沉默为何。 朝廷空缺的位置太多,科举举行在即,世家都在虎视眈眈着科举取士呢,不敢在这风口浪尖上闹腾,万一惹恼了她,下命令让他们家的子侄不能参加科举,这可是家族的罪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早一点把坑占了,才能早点为家族谋利,反正不少世家想就算陛下开办国学,初见成效最快那也得七八年、甚至是十几年之后,到那会儿的光景是怎样的都难说呢,何必为了那么久远的事现在就闹腾上? 留给他们的时间足够多,这样的自信在三月中旬举行的科举上被打击得零落成泥。 科举取三轮,姜元羲为了更好的取能臣而不是书呆子,还召了顾以丹进宫商讨科举考核的内容,足足讨论了一整天才确定下来。 科举三轮的考题全是姜元羲亲自出的,三轮过后还能留下来的人就可以出仕,但出仕的起点高低取决于四月中旬的殿试。 而榜上有名能去长安宫参加殿试的人里头,竟然有三成来自一个地方——丹阳县太学院,剩下的六成是世家子,最后一成是其他各地的学子。 突然冒出个能顶得上世家一半的地方,不少世家都懵了,纷纷以为丹阳县的学子是提前从女帝手中得到了考题——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丹阳县是女帝龙兴之地? 万一是女帝觉得不能让丹阳县丢了她的面子,所以偷偷给了考题那些学子,然后丹阳县的那群人才能在科举上大放异彩。 这样的声音才刚刚出现,就被忙里偷闲关心了一下自己门生子弟的段公喷了一脸唾沫。 老人家正忙着编纂,要不是得知他教导着长大的丹阳县太学院学子都来了长安城参加科举,他连科举都没空理会。 丹阳县学子来到长安城的第一天,段公特意抽出了时间见他们,主要是传达一个意思:他等着在科举金榜题名之后为他们庆祝。 等结果出来之后,段公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觉得丹阳县的学子们非常给他长脸,他还没来得及跟其他一同编纂的大儒们吹嘘呢,就听到了丹阳县学子科举舞弊的风声,当下笑容一收,怒目金刚出现。 段公是这样昭告天下的:“丹阳县里有一座太学院,跟长安城的太学院一脉相承,甚至丹阳县的太学院才是祖地,而老夫作为太学院的山长,这些娃娃们的启蒙都是老夫亲自教的,你们觉得他们科举舞弊,莫不是在质疑老夫的学识? 不服?不信?简单的很,你们亲自出题,让那些娃娃们跟你们的子弟在你们面前一同答题,若是他们答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