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
余悸的后怕。 没有吃的,只能吃树根野草,一天两天尚可,时间久了就不行了,特别是同行的人里头有人吃着稀粥,他们连口米汤都没得喝,饿疯之下就起了歹毒的心思,想要半夜偷走小孩子填肚子。 姜元羲明白这些青壮年为何会鼻青脸肿了,那大嫂惊醒的早,没让那伙人得逞,双方肯定动手了。 “偷孩子的人死了吗?”姜元羲想起方才在舞阴之时还觉得起义的流民多是有底线的呢,现在就听闻了一个渣滓。 “没死,他们都是青壮年,我们有妇孺老弱,若不是他们饿得没力气,我们这点子人可赶不走他们。”青年抿了抿唇。 “可知道那人的名字?”姜元羲眯了眯眼。 “彭文海,那伙人领头的叫彭文山。”青年回道。 姜元羲敛了敛眼皮,“竟然是他们?” ☆、第329章 我乃丹阳县县令 姜伯庸的情报网已经遍布整个北梁,就在他们准备抢劫渔阳粮仓之前,她每天都能得到五哥带给她的情报,其中就有彭文山这个人。 他是最近突然冒出来的起义队伍头领,第一次出现在人前是因为他带着人去抢了富户的粮食,如果说还有好几个起义队伍都是这样,并不值得姜伯庸关注,那么这个彭文山却不同。 从集结的队伍只有六十多个人,三天之间之内变成了六百多人,从手无寸铁冲击富户,到如今竟有了刀枪傍身,这个彭文山不可小觑。 但姜元羲没又想到彭文山内里竟然是这种忘恩负义、残酷冷血之人。 而这样的人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追随他的人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假以时日,此人必成朝廷心腹大患。 “郎君你认识他们二人?”青年奇怪的问道。 “倒是听说过此人的名讳,他已经拉起了一支六百多人的队伍,在各地的起义势力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姜元羲回道。 青年面色顿时变了,带着一丝苍白,更多的是不公,“这样的人竟然还有人追随?” 随后又想到他们之间可以说是有仇,本来就打不过对方,若是被对方找上门,按照他们那残酷的心性,很有可能他们全村都要死。 青年赶紧问:“不知郎君可知他们如今身在何处?” 姜元羲赞许的看了这人一眼,“一天之前我得到的消息是他们开始往宜春方向走。” 青年一怔,宜春?那不就是他们的故乡吗? “奇怪他们为何不接着北上,反而南下?”姜元羲很有耐心,见青年面有不解,反问道。 青年情不自禁的点头。 “因为南方富户豪强多。” 南方的百姓们吃不饱,但不包括那些富户和豪强,从彭文山数次行动她就可以看出,这人野心不小,也有一点小聪明,专门冲击富户,那些商贾之家护卫力量不会很大,但金子银子粮食都不缺,彭文山就好像蛭虫,专门吸附在富户身上壮大自己。 青年闻言顿时放心下来,不知为何,他直觉眼前这个郎君不会骗他。 “你们全村百来人,有老有幼,你准备怎么办?”姜元羲打量着其他人,缓缓的问道。 舞阴去不了,他们还能去哪里? 这百来人一直听着姜元羲与青年之间的对话,于是全都露出了一丝茫然。 “你们背井离乡为的是什么?”姜元羲开始了循循诱导。 青年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了活下去。” 村子当初举村背井离乡,都是因为他先提议的,他看出继续留在村子里会饿死、会过不下去,于是说服了全村人跟着他一起走,如今他把人都带出来了,却发现事情跟他们一开始设想的不一样,他们竟然找不到可以收留他们、让他们栖身的地方。 青年心中满是自责,一开始是他提议跟彭文山那伙人走在一起好有个照应,结果招来了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差点害得他们村子里的小孩子被吃,现在他们连希望都没有了。 “既然是为了活下去,那么在哪里活下去并不重要,是吗?”姜元羲笑得温和。 这个笑容极大的安抚了一群人不安躁动的心,许多人不由自主的点头。 都背井离乡了,不是家乡,其他地方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样的。 “那么你们可听说过丹阳县?”姜元羲又问道。 青年这回皱着眉很认真的想了想,“是边疆的那个小县城?” 姜元羲笑容又大了几分,带着感慨道:“真是想不到外头的人还知道丹阳县。” 外头的人?青年注意到这四个字,心中一突,一个猜测浮现在他脑海中,莫非...... “我打探过北方这边所有郡城的情况。”青年回道,既然要带村里人出来,肯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姜元羲微挑了一下眉毛,猛地突兀的问道:“你是游侠?” 普通人就算要背井离乡,通常都是脑子一热就走了,而眼前这人连丹阳县都知道,肯定是早有准备,能把郡城都打探得这么清楚,与彭文山那伙人打斗身上却没有伤,走南闯北的游侠最符合条件。 青年心中越发警惕,这人好生厉害,他还什么都没说呢,就猜到他的身份了。 “是,我是游侠。”青年回答。 姜元羲看了看被他护在身后的人群,“怪不得。” 游侠之中多是豪侠仗义之人,容易交朋友,也有自己的门路子,手底下还有几分功夫,五哥那里就有好些游侠,专门为他做事,这青年想来也是这类人才会深得村里人的信任,推举他为领头人。 怪不得?怪不得什么?见姜元羲没有再说下去,青年憋了憋。 “忘了与你介绍,我乃丹阳县县令,如果你们是想找个能收留的地方,可以去丹阳县,那里粮食充足,只要你们去了,就能凭本事获取粮食,不仅不会再饿肚子,还能吃饱。”姜元羲终于道明了自己的打算。 青年上上下下的打量姜元羲,“你是丹阳县的县令?丹阳县的县令怎么会在这里?” 他没有说质疑的话,但他的神情、语气无一不在质疑。 “正是因为听说各地都起了流民,就想着带随从出来看看,如果遇到了,也好搭把手。”姜元羲不恼,认真的回答。 “那你的印绶呢?在哪儿,拿出来看看。”青年不是个好糊弄的人,换了是一般的百姓兴许就姜元羲三言两语唬弄过去了,他不会,毕竟是见识过世面的。 姜元羲没有半点心虚,只带上了些许的懊恼,“怕印绶带在身上会丢失,万一丢了就是大罪,倒是忘了带着印绶能证明己身了。” 胡不归:......我就静静看着你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这理由也说得过去,但青年吃了彭文山的亏后,哪还肯轻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