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小知县在线阅读 - 小知县 第150节

小知县 第150节

    估计以前就有这种想法,可他家低调,而裴家强悍。

    鲍家要是提出,在这两地之间修桥,裴家必然要刮成皮不说,修桥费用全都是鲍家出。

    费用是一回事。

    找不到修桥的工匠又是一回事。

    平常的桥也就算了,找普通工匠应该也行。

    上百米,甚至两百米开外的桥,放到现在,也要找专业人士勘察。

    鲍家久居灌江府,此处又偏僻,他们如何寻得厉害工匠?

    在古代,能修上百米大桥的工匠屈指可数。

    钱他们可以出,石料可以违规买。

    只有人,他们请不动。

    再说,让灌江府其他地方得知这件事,上面的官员少不得过来搜刮一圈。

    以鲍家谨慎的性子,才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而且过河运粮,又不是鲍家亲自运,还不是损些农户的事。

    所以他们想要修桥,但既然没条件,也没人,所以不算特别急切。

    可这是要由伯爵家公子,皇帝派过来的官员来办。

    其中最难的工匠根本不成问题。

    当初纪炀想修运河,都能找到专门修运河的工匠。

    何况修桥?

    汴京聚集整个承平国的最好匠人,就算汴京没有,全国还没有吗?

    鲍家从在衙门里的眼线里听说此事,肯定坐不住。

    纪炀就在等鲍主簿主动找上门。

    这种事,谁想开口,谁的让步空间就大。

    他肯定不会主动提及,给你们三个地方修个桥吧?

    依照他们现在的关系,就算想修,也会拒绝自己,拒绝不是为了拒绝,是为了更好谈条件。

    所以纪炀只是隐隐放出消息,等着鲍家来找。

    当然,鲍家自然知道这些弯弯绕绕,否则他们早就撺掇其他地方修桥了。

    但是这既是连接鲍地跟裴地的好事,更是给鲍家一个窗口。

    一个主动接近的窗口。

    如果他家主动前来,那不仅是建桥的事,更是主动示好。

    纪炀相信,以鲍家那边盘算,不会看不懂这些事。

    他要做的,就是等待,然后点拨。

    给你机会让你讨好卖乖,可不要抓不住啊。

    这约莫就是手里有权的好处。

    什么事都不用太主动。

    只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下面已经跑断腿了。

    他自然不是折腾人的那种官员,他只想让太新县恢复秩序,把百姓们从毫无收获的劳动中拉出来。

    纪炀回到五斗院,厅堂已经被烧得暖烘烘。

    江小子江乖乖,都在跟着五姑娘读书。

    太新县倒是有私塾,只是现在冬日,已经放假了。

    炭火旁烤的有芋头,纪炀进门去了去寒气,才坐到三人身边捡了个尝尝。

    江小子立刻去端茶,乖乖也帮忙拿东西。

    纪炀瞧着笑:“也好,没有白吃饭。”

    两人自然知道是开玩笑,做完事立刻回到软塌上写字。

    等纪炀喝了一口,才发现是红枣茶。

    五姑娘道:“现在喝红枣茶,身上暖和。”

    那边平安也自己倒了杯,吃起来甜甜的,很是舒服。

    家里有人果然不一样,以往他们忙完,回家也是冰凉凉的。

    纪炀拿着信件去另一个桌子上拆,见里面有汴京林家的信,先让平安给了五姑娘,自己则看其他的。

    这里面有汴京好友的,还有扶江县的。

    不过率先拿出来的信件,还是潞州知州所寄。

    应该是潞州知州田兴志出发回汴京之前寄的,上面问候自不用说,又讲自己应该是去工部任职,还调侃,纪炀如果再修运河修路,他更是能帮忙。

    仔细想想,田大人去工部并非偶然。

    工部虽然各处提及不多,但负责的则是屯田,虞部,水部等差事。

    具体便是造东西,印钱,修河渠,修城郭宫室等等。

    再想田大人在潞州做的差事,以及他在时,潞州运河加宽加长,下面开耕再有增多,许多城镇扩张。

    所以也有预见。

    上次工部的人修完运河,可是又去潞州城坐了几日。

    估计那会就已经有些定论。

    但事情没定下,知州田大人也不好多说。

    能进六部任何一个部门,都已经很好了,对这个偏远小州的知州来说,是个不错的去处。

    看信件里,应是对此还算满意。

    信里更说笑,能去工部,说不定跟纪炀请求汴京给他修运河有关,放在哪都是个大功绩。

    纪炀没那么脸大,可能有运河功劳,也有他临时安抚凉西州,以及潞州治理很好的功劳。

    后者才是最大的原因。

    但田大人去工部,对他来说自然只有好事。

    他倒不用修路修运河,但修桥,加固城墙,那还是要的。

    这两个一点也不比修路修运河简单。

    收起信件,五姑娘那边也已经看完了,惊讶看向纪炀,把信递给他。

    林家的信自然要问两个人如今生活如何,身体可好,又问五姑娘适不适应。

    后面则是一些朝堂上的事,只是叙述,并未表明自己的倾向。

    这约莫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很多事都不用打听,那边都知道他想听什么。

    汴京那边还是一如往常,林家这边有纪炀去灌江府,梁王那边也不示弱。

    这些事在汴京的时候,几方人都跟他通过消息。

    梁王那边千挑万选,选了个远方子侄,竟然也有些宗室血统,还算强干的一个年轻人过来,就去太新县隔壁的今安县。

    明显要跟林家的纪炀比一比,看谁更厉害。

    可信件寄出时,这位还没出发,再加上天寒地冻,宗室那边的人估计要年后才能来。

    林家还说,不用管今安县的新知县,他们那边也不会主动挑衅。

    毕竟大家都想做出成绩给上面看看,内斗的场合不在这种边陲之地。

    纪炀见此放心了些,看来梁王虽然自大,但还是有点谱的。

    毕竟整肃太新县内部的问题都要费些周折,再来个外部问题,那就会格外麻烦。

    但有些事不得不防,在宗室那边的人去隔壁今安县之前,他这边很多事,总要有个了结。

    就算不了结,也要暂时熄火,勉强把大家整合到一起。

    剩下的也没多说,只讲林家也让王伯帮忙送了东西过去,希望他们两个好好的,以后汴京相见。

    最后提到,林家大公子林启,年后也要出去外放,只是让纪炀知悉,并无其他意思云云。

    当然信里不会说那么直白,属于明白就行那种。

    五姑娘知晓京中还是照常,心里倒不知道说些什么。

    但又觉得意料之中,自己在汴京这些年,其实一直都是这么回事。

    其他信件多是好友们送过来,滕显还着重说了葫芦动画收益如何如何,让他安心,需要银子再取。

    暂时应该不用说了?

    收好信件,纪炀安心不少,汴京没什么变化,熟悉的田大人去了工部,都还行。

    刚把这些信收好,从外面回来的玉县丞等人已经进门。

    众人看着一脸欣喜。

    韩潇先开口道:“扶江县官学有个叫江春的学生,大人还记得吗?”

    “江春?江小五?”纪炀自然记得,这可是他们扶江县学问最好的学生。

    还过了州试,年初的头一次院试也过了。

    等会,现在眼看到十二月,也就是第二次院试也考完了?

    玉县丞满脸欣喜地点头:“上面学政巡查,十一月上旬开始第二次院试,中旬放榜,他考过了!”

    “扶江县头一个秀才!”

    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