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古代公主穿八零后赢麻了在线阅读 - 第51页

第51页

    陶春兰欣然道:“那敢情好啊。”

    她做面食不在话下,不止会作包子馒头花卷, 过年的时候还会炸点小麻花猫耳朵, 或者买点麦芽糖做花生酥, 给家里孩子们解解馋。不过桂花酥倒是没试过。

    江秋月也很有兴趣:“自己做好,外面卖的点心太甜了,齁死个人, 我都不怎么爱吃, 自己做可以掌握口感。”

    这一点江舒云很赞同:“没错, 我也不爱吃太甜的。”

    其实不止是桂花酥, 她知道的点心方子还有很多, 什么桃花酪、杏仁酥、芙蓉卷之类的。

    公主殿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吃了一颗好吃的鸡蛋,还想弄清楚这颗鸡蛋为什么好吃。

    以往但凡合她口味的吃食,都会向御膳房询问材料和做法,偶尔来了兴致,自己也会上手亲自做一回,连父皇母后也吃不出来和御厨的区别。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宫廷点心做起来都比较复杂,关键材料也难以配齐,不像桂花酥这么容易cao作。除了用少量桂花提香以外,只需要适量的面粉、猪油、鸡蛋和少量白糖。

    随后江舒云就到门口摘了两捧桂花,回来淘洗干净,晾干后用半碗蜂蜜腌渍起来。

    中秋节前一天,江晓雪回来了,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说:“特大喜讯!特大喜讯!”

    陶春兰问:“碰到什么好事了这么高兴?”

    江晓雪从书包里掏出一张奖状,笑得见牙不见眼:“我暑假的时候不是写了一篇养蚕的作文吗,我们语文老师说观察入微,真实生动,推荐我参加省里的作文大赛,结果得了个一等奖!”

    江秋月鼓掌:“果然是好事,恭喜恭喜。”

    江舒云也笑道:“不错,有长进了,看来实践才能出真知。”

    “是啊是啊,所以以后我要给家里多帮忙!”

    “那你去吧,今天的桑叶还没采。”

    “好嘞,马上就去!”

    随后陶春兰和两个大女儿一起动手做桂花酥,和面调馅打油酥,一个做了20个饼胚,每个里面包上一小勺桂花蜜酱的馅,捏成五瓣花的形状,然后铺在一块铁板上,放到灶膛里烘烤。

    半个小时后,厨房里飘出一股让人食指大动的甜香。

    江晓雪采完桑叶回来,像狗子一样耸着鼻子说:“哇,你们在做什么东西,好香啊!”

    江舒云莞尔:“既然你闻到香了,火候应该差不多了。”

    陶春兰戴上线手套,小心地把铁板端出来,上面整齐码放的桂花酥表皮焦黄,精致可爱。

    江晓雪迫不及待地想拿一个吃,差点被烫到,两只手捣腾来去,呼呼吹了几下,接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脸上现出梦幻般的表情。

    江秋月问:“好吃吗?”

    江晓雪含糊不清地用力点头:“太好吃了!比放假前班里同学分享的百货大楼卖的五仁月饼和豆沙月饼还要好吃,下次我也要学着做!”

    江舒云尝了一个,味道是还可以,饼皮酥软,馅料清甜不腻,淡淡的桂花香十分怡人。

    陶春兰和江秋月试过后也很惊喜,确实不错,比外面卖的红纸包的散装糕饼强多了。

    江晓雪一口气连着吃了三个,末了意犹未尽道:“二姐,你们也可以做桂花酥拿出去卖啊,又可以多一个挣钱的门路了。”

    江舒云在心里算了一笔帐,然后道:“暂时不考虑,家里地方不够,这种小点心不好保存,利润也不高。外面卖的月饼才八分钱一毛钱一个,我们这个最多卖两毛,做一百个也就20块,扣掉成本就没多少了。如果有空间有人手,一天能够出几百上千个,可以大量销售,那才值得做。”

    陶春兰和江秋月都觉得有道理,贪多嚼不烂,她们娘仨精力也有限,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中秋节当天,江舒云还让江海涛劈了几根竹子,用竹篾搭出长方体的骨架,外面用白纸糊上,里面插上蜡烛,就做成了两盏灯。

    她再用毛笔在灯笼的四个面上分别画了画,一个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一个桃李杏柿四佳果,顿时显得更雅致而有格调。

    入夜,银盘一般的满月升上半空,洒下一地银辉。

    江家人五口人加囡囡在院子里围坐一圈,把两盏灯挂在桂花树上,桌子上摆上两盘桂花酥和陶春兰炒的葵瓜子,暗香浮动,笑语盈盈,就有了过节的气氛。

    一家人正闲聊时,院外响起自行车的铃铛声,江晓雪立即机灵地说:“绍庭哥来了!”

    果然院门一开,许绍庭提着一兜苹果和一袋豆沙馅的月饼进来了:“江叔,陶姨,中秋佳节快乐。”

    陶春兰笑道:“你也快乐。晚饭吃了吗?”

    “吃了。”

    “你妈呢,没一起过节吗?”

    “她睡得早,吃过晚饭就歇下了,我左右无事就来和你们一起赏赏月。”

    “好啊,快坐吧。”

    江舒云挪了一下椅子,给许绍庭让了一个空位出来。

    白天陶春兰就问她要不要把人叫来一起过节,她懒得往龙门村跑一趟,想着这家伙多半会不请自来,果然被她猜中了。

    许绍庭噙着笑在江舒云身边坐下来,把带来的苹果和月饼放在桌上,转头瞧见桃树上挂的两盏灯笼,当即赞道:“这灯笼做得真是巧夺天工,雅俗共赏,比县城里花灯会上的还要生动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