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农家壮夫郎在线阅读 - 第51页

第51页

    “真的?”袁柳臻很开心地询问:“需要多少银钱?什么样的院子?”

    “就是你说的那种四合院的院子,那家人有钱后搬去县上住了,本来院子是不卖的,觉得也没人买,昨夜我还牛车的时候,正好那家人回来村上探亲,听李娘说了这事,就说可以卖。比里沟村的院子要贵很多,因为院子大,里面还有不少能用的家具,需要三十两银子。”

    袁柳臻觉得三十两银子相比现代的房价不知道要便宜多少倍,还算能接受。估计得赚大半个月或者一月钱才够买院子。

    “那我们要不要现在去看看院子?”袁柳臻询问。

    “嗯,我过来就是跟你说这个事情,把东西放上牛车,我们先去看院子,一会儿去里唐镇,我们从村里面走。”

    “行。”

    两人把两大竹篓辣条和锅巴搬上车,赶着牛车朝村里走去。

    他们要去的那家院子在村东头比较靠外围的一处院子,赶了一会儿牛车,两人已经靠近那处院子。

    院子外挤了不少人,李娘看到两人赶着牛车过来,赶忙招呼道:“阿傅,这里这里!”

    牛车停下后,两人从牛车上下去,袁柳臻透过人群,从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院子里面。

    院子里面有一个小花园,还有一处亭子,附近还有水井和石磨,院子很大,四面都是房子,四面房子有连接房子的长廊,要不是多年没有打理,地面生了不少杂草,院子一定非常漂亮。

    袁柳臻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处院子。

    李娘和一位穿着讲究的老先生走过来,李娘跟陶傅和袁柳臻介绍道:“阿傅,臻臻,这位是田叔。”

    田叔看向袁柳臻又看向陶傅笑道:“听李娘说了,你们要买院子,我这处院子好久没住人了,你们先去里面看看,若是看着行,过几日我就找人把东西搬一下,给你们腾出地方。”

    “行,我和臻臻进去看看,麻烦田叔和李娘了。”陶傅说。

    “不碍事不碍事。”李娘和田叔笑着回答。

    袁柳臻、陶傅、田叔、李娘一起走进院子。

    院子果然如袁柳臻从外面看到的一样,整个院子比陶傅院子大很多,房子也比较大。正对着门的一面有大厅及两间小房,两侧两间大房,靠近大门的一面有两间小房。

    袁柳臻进门后就觉得更喜欢了,如果把院子里的杂草处理干净,花园里面修一修,还能在里面放点假山养鱼,最重要的是院子里居然有石磨,他本来还想着以后要做辣片,磨豆子需要用里遥村的大石磨磨豆浆,现在有小石磨完全不用跑了。

    袁柳臻看后很满意地对陶傅说:“阿傅,我觉得不错,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不错。”陶傅的确觉得不错,这处院子的房子布局都快跟省城人院子布局差不多了。

    袁柳臻知道陶傅也满意后便对田叔说:“田叔,我们觉得这处院子不错,决定要买了。”

    田叔听后笑道:“可以可以,那这样过两日我先会回县上一趟,跟家人说后就和家人一起过来把东西都搬走,然后你跟我去镇上一趟,过一下房契就可以了。”

    “行。没问题。”袁柳臻询问过田叔时间及付款方式后心里松了一口气。

    田叔回去县上再回来搬东西,大概需要十几日时间,然后一起去镇上办房契过户,差不多有二十日时间。可以在田叔离开时先付五两银子定金,过户房契时再付二十五两就可以。

    袁柳臻跟田叔说明日晚上会过来先付五两定金,他们现在要去镇上卖小食,跟田叔和李娘告别的时候,给两人一人包了一大份辣条和锅巴。

    赶着牛车去往镇上的路上,袁柳臻和陶傅还在讨论院子的情况以及银两问题。

    “院子实在不错,打理好后,无论住着还是做食物都比较方便,只是银两还差不少。”袁柳臻看向陶傅说:“我现在身上只有十两多一些银子,还需要凑二十两才行,下次去镇上,我们多做点辣根和锅巴。”

    陶傅听后,抱歉道:“我这里有差不多十二两银子。后面卖辣根和锅巴赚的银子凑一起应该够付院子需要的银两。都是因为我,里沟村上的院子臻臻也不能住了,卖那处院子的时候跟蛮大叔说过,院子住的不舒服可以用房契换回那十两银子……”

    陶傅还没说完,袁柳臻就打断道:“里沟村那院子很不错,我很满意,与阿傅没有关系,以后我也可能回去住不是?蛮大叔还在那里呢。至于当初你说的住的不舒服用房契换回十两银子的事情,我决定了不会换。再有就是买田叔的院子,现在银两不够,但我们后面几次去里唐镇卖辣根和锅巴的量比现在量多两三倍的话,也能卖十几两银子。反正以后我们一起经商,这卖的院子算我们两人的,阿傅要是同意,这三十两,一人出十五两,田叔过户房契的时候,过户给我们两人就可以。以后我们一起住那里。阿傅要是不同意,方便的话,到时候差多少银两你借我。”

    袁柳臻这么说是怕陶傅因为这个时代人的思维不好处理这些事情,他以现代人的思维处理房产问题,就没有纠纷,但这样显得过分生分,陶傅听后果然有些生气,生气到一句话也不说。

    袁柳臻只好道:“那我们不分这么细,这处院子我们一起凑钱买,一起住,过户还是我们两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