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宫斗满级后我重生了在线阅读 - 第43页

第43页

    简宝华离开之后,段翮便不再往前,“江宁世子,与你有仇?”

    “不是有仇。”赵泓泽说道,“只是那样的人,我可瞧不上。”

    江宁世子的名声,段翮也是知道的,原本以为那般顽劣的人,应当是另一种模样,怎料生得如此……俊雅。

    “我最瞧不上的就是这样的人了,游手好闲的,要不是因为江宁王妃替他说好话,只怕第一个从书院里赶出去的皇家的人,就要有他了。身边还跟着一个不男不女的。”赵泓泽做出了恶心的表情,“莫不然也不会未婚妻出墙,宁愿跟一个和尚好,也不要跟他好。”

    “泓泽……”

    “我错了。”赵泓泽看到段翮的神色,连忙说道:“你莫要和你爹爹说。”

    段翮叹息了一声,想到父亲的评价,九皇子虽然天性聪明,却疏于管教。当今圣上有十位的子女,除去夭折的三位,统共还有七位子女。这七位中,有三位公主,分别是大公主、五公主和十公主。皇子有四位二皇子、三皇子、八皇子和九皇子。

    因先后去后,后位空余。现有贤妃和珍妃两位,昭仪一位,昭容一位,剩下的便是美人才人之类。贤妃杨氏,生下三皇子、五公主和九皇子。珍妃只有一位公主便是十公主。二皇子的生母只是圣上临幸的宫女,生下二皇子后,抬了昭容,大约是身子好,几年后被翻了牌子,竟是又生下一子,便是八皇子。徐昭仪膝下则是大公主与五公主。

    二皇子贤德兼备,只可惜生母地位太低,他前些日子曾言,“愿为贤王。”意不在此。八皇子与二皇子同为一母,大约也是如此。

    能问鼎之人也只余贤妃膝下三皇子与九皇子。九皇子尚小,诸人都以为三皇子为储君。

    贤妃对于三皇子看重,九皇子自幼便受忽视,性子有些阴晴不定。因为这性子,贤妃越发不爱九皇子。

    众人虽然看重贤妃膝下的三皇子,这事也并无定数。圣上最为宠爱便是珍妃,珍妃生下的十公主,圣上爱怜之极,若是珍妃生下皇子,事情恐怕就要生变。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如山如水的地雷。

    一连串的地雷砸晕我啦~

    亲亲你

    ☆、踏破铁鞋无觅处

    简宝华偎在赵淮之的怀中, 透过薄薄的衣裳,感受到男子精壮的躯体,和他身上的温暖。暖阳笼着她, 微风拂面, 很是惬意。抬起头看着赵淮之,看到他眼下有淡淡的阴影, 就算是没有把田家的姑娘放在心上, 昨个儿他也是辗转难眠的罢。

    “小丫头瞧什么?”赵淮之的手让简宝华看着前方, 此时身下马儿轻轻一跃,跳过榆树的根系, 就出了琉璃巷。

    “瞧你睡得不好。”简宝华不再看他。

    “我是睡得不好。”赵淮之说道,简宝华与他熟悉了些,她虽然依然是挺着脊骨,却也微靠在他的身上,她在秋日里的惬意, 让赵淮之也不由得放轻松了些, “有时候,真觉得你不是个孩子。”

    “说不定, 我内里当真是个垂垂老矣的老夫人。”简宝华半真半假说道。

    赵淮之失笑。

    “你不信?”简宝华忽然扭过头, 看着赵淮之。

    她的瞳仁黑, 眼白亮, 黑白分明,她此时没有笑,好似说得是真心话, 只看赵淮之信不信。

    “若你是老夫人,我内里也是老头。”赵淮之说道。

    简宝华轻笑着,若是当真是个历经世事的老者,怎会被人一步步的坑算。

    赵淮之的手抚了抚孩童的头发,“若是你当真是个老夫人,也定然是优雅得体的老夫人。我想,儿孙满堂,事事如意的罢。”

    他的声音很是温柔,简宝华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不一般的祝福语气,那语气也有一些苍凉,似是为自己的命运而迷茫。

    简宝华握住了赵淮之的另一只手。她的手软而暖,手上的温度透过手背,顺着他的肌理,传入他的体内,“世子,若是你想要往哪里走,缰绳在你的手中,只消夹紧了马肚,控好缰绳就可以了。不是吗?”

    赵淮之昨个儿就被简宝华的话触动,她今日里的话指向更是明显。低头看着她的发髻,“齐家人对你不好?”

    发髻里坠着的蓝宝,在阳光下兀自璀璨着,不管有人看或者不看,它都光芒万丈。“不啊。他们都很好。”简宝华笑着说道,“祖父的性子好,又爱热闹,祖母的性子有些严肃,对我也是极好的。舅母,还有两位表兄,都对我很好。”她的声音欢快而柔软,像是潺潺的溪流。

    “那你为何如此早慧?”

    简宝华笑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们很好,所以我才要想的更多一些。”

    “你昨个儿的话提醒了我,”赵淮之说道,“左右我也懒得在书院里继续进学,不如去大理寺如何?”

    简宝华被他的话里内容一惊,“你不读书了?”

    “如果要考取功名,读四书五经,那在书院里自然是合适。”赵淮之说道,“我不读状元,只觉得策论有些意思,倒不如离开书院,做些正经的事。”

    简宝华很是沉默,她掌权的日子,最想改动的便是书院。开朝时候,建立书院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一味让所有人都研读四书五经,到了如今便意义不大。大理寺断案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需要的是断案的手段,需要的是对人心的把握;兵部要懂天时、地理风土人情还有对兵法的熟稔,如何治军鼓舞士气;工部、刑部、吏部,所需要的都是四书五经之外的东西,还有户部,细分更是需要不同的长处;唯有礼部,大约是用的上四书五经的。只是想要改革书院,她一介女子之身,没法做到,在那群大臣的眼中,动了书院,动了科举,就等于是动了国之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