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簪花科举在线阅读 - 第276页

第276页

    叶瑶枝始终记得,自己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要有尊严的活着,后来她的梦想变成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进入一江学府之后,她读书了,认识了更多的人,见识了更广阔的思想,她学到了“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人生信条。

    她对科举的看法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求生手段,渐渐转变成了一种能够帮帮助其他人的人生抱负。尤其是在见到了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沦落为流民的百姓们,更是让她觉得,不能做一个只关心自己小圈子的人。

    原本,她和弟弟也是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幸存下来的。做人不能忘本,在叶瑶枝看来就是不能让”善良的源泉”断绝。

    来到绍雍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让叶瑶枝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天赋在哪里。所以她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工举的道路,希望能用自己的创造发明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一江学府里,有崇尚儒学而看不起叶瑶枝等参加工举的学子对她说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祸患,甚至会引发战争。你自以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够给别人带来好生活,但敌人也有可能用你的创造发明来对付我们大政帝国的子民。”

    对于这样的言论,叶瑶枝从来都是一笑置之。比起让敌人先掌握技术自己再去学,叶瑶枝宁愿让那种能改变战争局势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且一把刀被制造出来是用来杀猪还是杀人,不是制作刀的工匠决定的,而是使用刀的人决定的。

    叶瑶枝也不相信仅凭一张嘴就能让环伺在大政帝国周围,渴望掠夺大政帝国财富和土地的外敌们卸下侵略的思想,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武器、兵力、足够强悍的将士……这些才能够让敌人害怕、胆寒,不敢侵犯。

    走上工举这条路,无论外人怎么看,叶瑶枝都没有后悔过。事实证明,叶瑶枝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虽然现在的她只是一个秀才,但是她参与过的发明创造,已经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大政帝国,让整个国家朝着更先进的道路前进。

    二月初八受到楚壤的奖赏后,叶瑶枝在第一时间就做了分配。

    这份赏赐被叶瑶枝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存入钱庄吃利息,这是叶昭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日常开支;二是兑换成银票、碎银和铜币,这些是她前往皇都的路费和生活费;三是完全的存起来,等到了皇都后酌情置办房屋家产。

    比起楚壤的赏赐,叶瑶枝更重视傅空山送来的信件里包含的信息。因为傅空山的信是用他自己的人手寄出的,中途并没有被掉包,所以有很高的可信度。

    傅空山在信中说:“小知姑娘,倘若没有其他的事情,你们最好尽早往皇都赶来,记得不要走官路,记得绕过徽月城,哪怕晚一些到皇都都不要紧,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信里的傅空山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着叶瑶枝千万不能大意,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硝烟的味道,他希望叶瑶枝在看到信的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

    受到信后,叶瑶枝就去找曾翠翠了,询问曾翠翠的意见。

    “如果现在就出发,一定会引来淮南王的怀疑。”曾翠翠说道:“他在朝中也有自己的人脉,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活字印刷术被送回皇都的消息,隐而不发,一定是有其他的算计。”

    “嗯。”叶瑶枝点头,以杨辉对活字印刷术的重视来说,淮南王不可能放过这么一份功绩。现在到手的鸭子飞走了,淮南王不可能不在意。

    “所以,最好的时间点是会试开始的时候。”曾翠翠说道:“就现在的形势而言,能否利用会试取得更大的筹码对淮南王更重要,那个时候他和他手下的心思必然全都放在会试上,你们借着这个机会绕去武陵城,从武陵城北上,绕过徽月城会比直接从绍雍城出发更安全。”

    “这段时间,抓紧时间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

    “好。”

    从曾翠翠那里拿到建议之后,叶瑶枝借着每日去实验室的机会把计划告诉了杨蔓蔓。

    之前杨蔓蔓就决定和叶瑶枝一起走,因为她不敢保证自己家的人马里有没有混入淮南王的jian细,她更不想落入淮南王的手中成为威胁自己家人的jian细。

    只是想了一个晚上,杨蔓蔓就决定跟叶瑶枝一起走。

    她对叶瑶枝说道:“等绕道到了武陵城,我送往家里的信件被拦截的可能性也比现在小,能够把绍雍城里发生的事情更仔细的说给父亲和姑姑听。”

    叶瑶枝和杨蔓蔓所有的谈话都是夹杂在闲聊当中的,确定了出发的时间之后,她们便不再聊这个话题了,而是继续手头的研究。

    船模对叶瑶枝来说不是问题,她一共做出了三艘海船的模样,一艘送给了曾翠翠,一艘送给了方知味,还有一艘送给了迎祥裁缝铺的大掌柜张先章。

    曾翠翠在见到叶瑶枝制作出的海船模样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枝,你不过看过几张图纸而已,为什么真的能做出来呢?”

    “船航行的原理在书里都有,我正巧看过,再结合图画,大致能明白那些原理的作用是什么,两相比较之下就碰巧做出来了。”

    曾翠翠看着放在院子里的船模,不觉得这是“碰巧”能够做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