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农门福女:病弱夫君靠我养在线阅读 - 第171页

第171页

    “何止,可曾注意到他们的马车车轮?闻所未闻。”

    “不过那两个小家伙还真可爱。”

    客栈一楼大堂和前几天一样聚集着客人,但难得地没有喧闹,而是所有人分作两边。有几个文人学子在,苏溪桥看了一会儿,原来是在吟诗作对,探讨学问。

    第122章 完结篇

    到定都的第五日,一队威严的铁甲兵士骑着快马疾奔而来,“吁”的停在客栈门口。

    此时的苏溪桥一家正在吃饭,谢规叙不经意地看过去,微微挑眉。

    铁甲兵士的队伍为首者年约四十、白面无须,神色间带着几分倨傲,环顾一圈,目光落在谢规叙身上,面色一喜,催马过去,利落地滚鞍下马,走进客栈,朝谢规叙弯腰拱手,客气而谄媚,“杂家给谢先生请安!谢先生别来无恙?”

    大堂里的人皆目瞪口呆,看着谢规叙的眼神充满疑惑,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谁?居然能让连例两朝的李公公给他行礼。

    再看谢规叙一脸波澜不惊的样子,大堂里几个文人轻声猜测,“他不会就是曾经的竹园君子谢青韫吧?”

    “曾经的国子监天榜第一名?我听说他当年重病缠身回老家不久就死了。”

    “肯定是他错不了,青君子长相恰似女相,惹定都无数贵女魂牵梦萦,你看他脸就知道了。”

    谢规叙抚了抚李公公的手,谦逊道:“劳李公公还记得在下。”

    李公公面带笑容道:“当年谢先生在国子监名头响亮,又拜钟太傅为师,虽然咱们只在钟府见过一眼,但杂家还是记住了您。”

    当年谢规叙常住钟府,李公公经常去钟府给前太子传口谕,有一次正好碰到他在和老师讨论学术,正巧就撞见了。

    李公公废话不多说,从袖袋里掏出一副明黄色的卷轴,用两手恭敬而又小心捧着,“谢先生,皇上让杂家来传旨。”

    大堂里一众食客听到“皇上”二字,立马吓得跪在地上。

    谢规叙呆了,接旨是要摆香案的,他如今一家人都客栈里住着,哪来的香案摆。

    李公公微微一笑道:“皇上说了,免除谢先生一家见君的跪礼,您和夫人孩子们站着听就是了。”

    李公公尖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青州府谢规叙,品德高尚,才疏有至,曾为二元甲子,又因对圣上有从龙之后,特封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其妻苏溪桥,聪慧敏捷,敬慎居心,特封为从二品诰命夫人,钦此。”

    谢规叙的心一沉,不得不双手接了圣旨,“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谢规叙接过圣旨后,李公公笑道:“谢学士,还有一道圣旨。”

    李公公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谢学士曾帮扶过圣上亲军,又为朝廷提供商贸助力,于社稷之大功不可没,特封为镇国公,赐镇国公府,赐丹书铁券及黄金万两,以示皇恩。钦此。”

    现在一旁呆若木鸡的苏溪桥听完第二首圣旨后,双眼眯起,透出凌厉的冷光,心中惊疑不已。

    按照她对大襄王朝的了解,翰林掌院是从二品,镇国公则是正一品!不仅如此,镇国公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只要后代子孙不犯大错,可一直沿袭爵位。

    叶谦霖对阿叙的眷顾未免太浓厚,她心生恐惧,甚至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她想到的,谢规叙也想到了,然,皇权至高,谢规叙无法拒绝,再次领旨谢恩。

    李公公笑吟吟地对他道喜,“镇国公,镇国公府早已收拾妥当。皇上令杂家尽快护送镇国公和家人入住。”

    话说完,不等雷铁开口,他又以一种随意的口气说道:“听闻镇国公不仅良眷,还有一双可爱的小公子和小姐,实在可喜可贺。”

    谢规叙听得出李公公是有意暗示他,对他点点头,承了他的情。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皇帝已经把他做的事在朝堂百官面前过了明路,可怜不会有什么危险存在。

    李公公笑意微浓。镇国公如今是定都新贵,与他交好只有好处。

    李公公带着谢规叙一家人入住镇国公府,他们还忙着进宫谢恩,所以没顾得上招待李公公,不过好在李公公有意巴结。

    一家四口沐浴一番,换上干净的衣衫。

    谢规叙已领了官职,官服便是见驾的正服,他穿的是翰林掌院学士官服,一身深绿色为底色的宫装,越发将他衬得高大而挺拔,学识渊博。

    苏溪桥则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贵妇宫装,全身上下雍容华贵,端庄秀丽。

    两人打量彼此,不自觉地都有些看呆。

    砚砚和穗穗头发已及肩膀,头顶编着一个羊角辫,身穿淡紫色长袍,腰带上左边系着精致的小荷包,右边悬挂白色佩玉,好一对风度翩翩的金童玉女。两人看着谢规叙,满眼孺慕。

    李公公轻咳一声,四人回过神。李公公给他们恶补一下面圣的基本礼仪。他不知道的是,在家里时谢规叙就教过苏溪桥、砚砚和穗穗。莫看谢规叙平常话不多,人却很细心,默默地以他的方式保护在意的人。

    四人上了马车。马车平稳地向皇宫的方向驶去,在皇宫正门即南门门口停下。

    南门一共有三个门洞,一正门,两侧门。四人下了马车,跟着李公公从东侧门进入,沿着宫内回廊曲曲折折走了许久,在皇帝居住的明清宫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