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直到三月初九,一切铺垫停当,二阿哥胤礽顺理成章的重立为太子。随后,万岁爷同时加封四位皇子为亲王,其中四爷被晋封为和硕雍亲王。
万岁爷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既是要限制太子,也是要他们之间相互牵制。细细想来,万岁爷这是将帝王心术及高超的政治手段展现到了极致。首先,万岁爷连封了四位亲王,可以说是就此安抚住了所有的皇子。
其实万岁爷心里,或多或少也是知道皇子之间在私下主要分成的五股势力。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以三阿哥带领着一帮文人所组成的“三爷党”;以四阿哥为核心的“四爷党”。而要属“八爷党”的势力最为庞大,这其中八阿哥为领袖,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八爷的重要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有由太子及其亲信组成的“太子党”。
而万岁爷任命的四位亲王,均是这几个党派中的成员。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安抚,还可以借此缓和自己与众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专心处理眼前的危局。更为重要的是,万岁爷在提升其他皇子的地位的同时,无疑也是对于太子权威的一种削弱,利用这些皇子更好的限制太子的权力。
所以,如此密集的加封,实际上也是出于平衡朝中实力,限制太子胤礽的权力,从而实现朝局的稳定。此法,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毕竟若是人心不稳,导致兄弟间兵戈相见,也是有所忌惮的。
这一波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而为什么万岁爷不同意八爷做太子,还是有原因的。老八虽然是最具有实力竞争太子之位的人选,再加上老九这么个财大气粗的主,着实有底气,可是他却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碎。
反观老四,虽然没什么人脉,可是他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静观其变。他们两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四爷隐藏的特别好,八爷却是到处炫耀。朝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他的人,甚至连江南也是他势力盘踞的地方。
但是物极必反,八爷没有意识到的两点,其一就是树大招风,过于贤明。万岁爷是一个以仁政治国的皇帝,立了很多功勋。老八错就错在,他处处都在学万岁爷。可是万岁爷已经了解到了仁政治国,是一件极为不妥的事情。人是不能够太过于贤明的,尤其是做为一个君王,一直贤明的话,手中的权力迟早都会被架空。以至于天下大乱,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民众推翻。这也是老八不能做为储君,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万岁爷的心中,这个第八子从来都不是继承的人选。
贤明没有错,若是太贤明,这可真的就是一个过错了。他以贤明为自己招揽的文武百官和上书房大臣,这虽然看起来很强但其实却有很大问题。原因就在于他的党羽太多了,手下的人虽然多,可若真的说谁是赴汤蹈火都要追随八爷的,那基本上是没有。人越多,事情越复杂。内部之间还时不时吵两句嘴,这也就难免会导致内部的不和谐。
老四这边的人虽然不太多,主心骨就几个,划分的很明显。老十三、年羹尧、邬思道,这三个人都是忠心耿耿追随四爷的。加上三人不光有能力还有头脑,每个人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老十三时刻追随左右、年羹尧领兵在外、邬思道做为谋臣,运筹帷幄。这样的阵容,老四自然是谁都不怕,这位四王爷的实力自然不输八爷。
再看老八手下的人,都是为了利益,比如任伯安等。可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谋害百姓这就不对了,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要获取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在不会对百姓造成任何危害去获得的利益。
然而四爷手下的人虽少,可是都不在乎利益。四爷也是一个独立而又特殊的存在,他的冷傲孤清,谁都知道。平心而论,一个人能让别人都怕,凭的还是自己的为人。
虽说无论是阳谋还是阴谋,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手段。而四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公无私而且不讲情面,最重要的是他事事占个理字。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得理不饶人。主要是他那边儿占着理,就不会饶过每一个大臣或者皇子,这从四爷以前办的案件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四爷去往扬州筹款购粮的事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黄河发了水患,朝廷需要银两赈灾。但是总不能一下将国库给掏空,所以只能前往江南富庶地区筹银。这个事儿四爷肯定是有理的,一则这也是经过万岁爷下的旨意。二则筹款赈灾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大事。并且有那么多的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需要这些富户,贡献出一份他们的力量。何况,能为朝廷所用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这又不得不提及一件事,万岁爷在南巡之时,住过的一个小镇,会因为万岁爷曾经住过,而被当地的百姓奉为可以祖传之事,是祖上的荣耀。更何况现在正是朝廷危难之时,雪中送炭,肯定比锦上添花要好。
这虽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他们敢这么想,却不敢真的去捐银子。因为巡盐道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他掌控着所有的盐,所以那些富户,基本上都是以任伯安为首的。而他又是九爷的人,九爷是八爷党的人。八爷一党向来与四爷一党不对付,所以四爷那次的任务,即便有理也会非常的艰难。
因为这些富户之所以会如此的安稳,都是因为有九爷在护着他们。也就是说老九收取了他们的贿赂,他们所挣的家财中都有九爷的一份。所以他们只要好好听九爷的话,就一定能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旦不听话,想要叛变,或许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
万岁爷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既是要限制太子,也是要他们之间相互牵制。细细想来,万岁爷这是将帝王心术及高超的政治手段展现到了极致。首先,万岁爷连封了四位亲王,可以说是就此安抚住了所有的皇子。
其实万岁爷心里,或多或少也是知道皇子之间在私下主要分成的五股势力。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以三阿哥带领着一帮文人所组成的“三爷党”;以四阿哥为核心的“四爷党”。而要属“八爷党”的势力最为庞大,这其中八阿哥为领袖,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八爷的重要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有由太子及其亲信组成的“太子党”。
而万岁爷任命的四位亲王,均是这几个党派中的成员。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安抚,还可以借此缓和自己与众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专心处理眼前的危局。更为重要的是,万岁爷在提升其他皇子的地位的同时,无疑也是对于太子权威的一种削弱,利用这些皇子更好的限制太子的权力。
所以,如此密集的加封,实际上也是出于平衡朝中实力,限制太子胤礽的权力,从而实现朝局的稳定。此法,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毕竟若是人心不稳,导致兄弟间兵戈相见,也是有所忌惮的。
这一波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而为什么万岁爷不同意八爷做太子,还是有原因的。老八虽然是最具有实力竞争太子之位的人选,再加上老九这么个财大气粗的主,着实有底气,可是他却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碎。
反观老四,虽然没什么人脉,可是他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静观其变。他们两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四爷隐藏的特别好,八爷却是到处炫耀。朝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他的人,甚至连江南也是他势力盘踞的地方。
但是物极必反,八爷没有意识到的两点,其一就是树大招风,过于贤明。万岁爷是一个以仁政治国的皇帝,立了很多功勋。老八错就错在,他处处都在学万岁爷。可是万岁爷已经了解到了仁政治国,是一件极为不妥的事情。人是不能够太过于贤明的,尤其是做为一个君王,一直贤明的话,手中的权力迟早都会被架空。以至于天下大乱,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民众推翻。这也是老八不能做为储君,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万岁爷的心中,这个第八子从来都不是继承的人选。
贤明没有错,若是太贤明,这可真的就是一个过错了。他以贤明为自己招揽的文武百官和上书房大臣,这虽然看起来很强但其实却有很大问题。原因就在于他的党羽太多了,手下的人虽然多,可若真的说谁是赴汤蹈火都要追随八爷的,那基本上是没有。人越多,事情越复杂。内部之间还时不时吵两句嘴,这也就难免会导致内部的不和谐。
老四这边的人虽然不太多,主心骨就几个,划分的很明显。老十三、年羹尧、邬思道,这三个人都是忠心耿耿追随四爷的。加上三人不光有能力还有头脑,每个人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老十三时刻追随左右、年羹尧领兵在外、邬思道做为谋臣,运筹帷幄。这样的阵容,老四自然是谁都不怕,这位四王爷的实力自然不输八爷。
再看老八手下的人,都是为了利益,比如任伯安等。可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谋害百姓这就不对了,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要获取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在不会对百姓造成任何危害去获得的利益。
然而四爷手下的人虽少,可是都不在乎利益。四爷也是一个独立而又特殊的存在,他的冷傲孤清,谁都知道。平心而论,一个人能让别人都怕,凭的还是自己的为人。
虽说无论是阳谋还是阴谋,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手段。而四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公无私而且不讲情面,最重要的是他事事占个理字。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得理不饶人。主要是他那边儿占着理,就不会饶过每一个大臣或者皇子,这从四爷以前办的案件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四爷去往扬州筹款购粮的事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黄河发了水患,朝廷需要银两赈灾。但是总不能一下将国库给掏空,所以只能前往江南富庶地区筹银。这个事儿四爷肯定是有理的,一则这也是经过万岁爷下的旨意。二则筹款赈灾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大事。并且有那么多的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需要这些富户,贡献出一份他们的力量。何况,能为朝廷所用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这又不得不提及一件事,万岁爷在南巡之时,住过的一个小镇,会因为万岁爷曾经住过,而被当地的百姓奉为可以祖传之事,是祖上的荣耀。更何况现在正是朝廷危难之时,雪中送炭,肯定比锦上添花要好。
这虽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他们敢这么想,却不敢真的去捐银子。因为巡盐道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他掌控着所有的盐,所以那些富户,基本上都是以任伯安为首的。而他又是九爷的人,九爷是八爷党的人。八爷一党向来与四爷一党不对付,所以四爷那次的任务,即便有理也会非常的艰难。
因为这些富户之所以会如此的安稳,都是因为有九爷在护着他们。也就是说老九收取了他们的贿赂,他们所挣的家财中都有九爷的一份。所以他们只要好好听九爷的话,就一定能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旦不听话,想要叛变,或许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