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女尊之科举仕途在线阅读 - 第114页

第114页

    但现在说木析只是会科举,不会实干的吏部官员闭嘴了。

    承安府作为宁朝第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府,其实哪怕偏远,府内的情况朝廷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少数民族都排外,直接派手段强硬的官员过去,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只能不断派一些小官员过去,希望能掌控到承安府。

    木析一开始只是吏部布置下的棋子之一,想的也是让她在那里呆个十年八年的,到时候协同上面的官员慢慢潜移默化的瓦解地方势力。

    她们没有想到,木析另辟蹊径,反倒间接达成了一部分目的。

    第62章 文岭州

    二十三岁的正五品官员。

    什么概念呢?一般州的知州只是从五品,孟西州的知州都只是正五品官员。

    放到现代都很惊人了,当然知州不能直接算市一把手,但勉强算个市长。二十三岁的市长放现代都少见,你更别说是在讲究排资论辈的古代了。

    吏部考评文岭县过后,直接给了个上上的评价,不仅仅是木析拿到了政绩,她直属上司,孟西州真正的一把手也拿到了政绩。

    那位知州是吏部花费心思才从朝廷安.插.过去的人,给予很大的希望,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掌控住孟西州,直接坐了八.九年的冷板凳。

    这次拿到政绩,她第一个想法就是凭着政绩往上活动关系,去其他的地方,哪怕是去清水衙门明升暗降也比在这鬼地方强多了。

    她心里头明朗得很,文岭县现在来看确实是个好地方,在接手文岭以后能拿的政绩更多。

    但是这个桃子可不是这么好摘的,这地方本地的百姓就没一个是吃素的,木析能压得住本地百姓,不代表以后接手文岭县的人也可以。

    而且她也不想再领教孟家的手段了,反正这位木知县这样厉害,朝廷又希望内陆的官员能掌控住承安府,无论是出于无人可用,还是这位知县太能干,她们都只会重用木析,而不是把这位能人一手抛开,浪费她开创的大好局面,把她丢到其他地方。

    知州愿意腾开位置,吏部的大佬只会满意于她识相,而不会做其他感想。

    如她所料,她活动关系时,简直轻松的不可思议。

    要不是前面九年她想方设法也没办法走动这个关系,她可能真的以为承安府这么好离开了。

    最后她离开前,还感慨的拍了拍木析,意味深长的对她道:“恭喜你。”

    木析心里若有所感,但明面上只是笑着恭喜对方也升官了。

    另一位拿到政绩好处的就是杨世芳。

    这位被圣人亲自赦免,恢复了举人官身,破格升任了新成立的医药署正七品主事,还有前几年成立的农务署从六品左院判。

    好家伙,木析都只能说这家伙升官太快了。

    不过杨世芳的才能,在农务署担任三把手是真真正正的合适,技术官员跟像木析这样的实干官员升迁的方式不一样,这不能一概而论。

    木析在文岭县呆了半年,沈实都已经回到京城了,她已经因为手下无人被迫学会了断案子了,吏部的消息终于传来。

    不过跟木析猜想中的直接担任孟西州知州不一样,朝廷直接把文岭县升级了。

    因为文岭县的面积,人口,耕地跟上交的粮税,已经不比其他普通州低了,所以最后朝廷决定把文岭县升级为州,正式更名为文岭州,直接被朝廷直辖,木析也从正七品,从五品的官员正式升任为正五品知州。

    原孟西州则被打散,部分靠文岭县太近,甚至适合被划分到文岭药材供应基地的县,直接被分进了文岭州,还有一些会受到文岭州影响的县也直接分到了文岭州。

    其他的县则被周围的州瓜分掉了。

    原孟西州的官员,部分并入了文岭州,部分则被打散分到了其他地区。

    朝廷这一波cao.作.直接把木析给震惊到了。

    好家伙,她现在是知道朝廷看承安这些地方官员是有多不爽了。

    这一出手,直接断了孟同知的大半党羽跟左右手。

    人家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底子,算是被朝廷这一手釜底抽薪抽得七七八八。

    而且还让木析沉默的是划分给她们的县,不少都是应该只有她才知道的,对文岭未来发展有好处的县。

    看起来朝廷在这里的消息,起码圣人在这里的消息真的很灵通啊……

    本来她以为是自己升任孟西州知州,还想着怎么从孟同知手里拿下这几个县的管辖权,结果直接变成了孟同知要从她手里分权。

    是的,孟同知并没有被分走。

    朝廷有自己的考量,这些不是木析要去考虑的。

    目前摆在木析眼前的是,怎么跟孟同知争权。

    目前局面比木析以为的,要从孟同知手里争权要好的多。

    因为是孟西并入文岭,不是她升任孟西州知州,文岭州的核心是原来的文岭县,这里木析短短三年打下来的基础,怕是比孟家数十年在整个承安打下的基础要牢靠的多。

    这里是木析的主场。

    但必须要知道的一点是,孟家是养着私兵的。

    这一点,木析知道,朝廷也知道,甚至圣人都知道。

    不仅仅孟家有私兵,宁朝大大小小的世家,多多少少都有。

    庞大的大姓宗族,手底下田地众多,隐户不计其数,既是当地望族,又跟官吏相互勾结,这只是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