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佳人在侧在线阅读 - 佳人在侧 第288节

佳人在侧 第288节

    ~~~~~~~~~~~~

    与雍邑相比,京城就有点水深火热的味道了。

    六月里,一封从京城传来的公文让御史们差点没有集体骂街!

    吴宣被册封为淑妃了!

    有这么干的么?!这才多长时间呐?搁普通人家都还没出孝呢,也就天子守孝不讲这个规矩,硬是缩短了时间。放民间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公孙佳这回也不想拦着御史了,她想到了章嶟肯定会继续抬举吴宣,但是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几乎就给她来了个前后脚!她自己虽未上本,却写信给了政事堂,问问诸位都干嘛去了,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作啊?

    她面上平和,还说御史是在尽忠职守。其实回到家里自己就把章嶟大骂一顿:“纪太妃养孩子,是先把脑子抠干净了烧块木炭塞进去再养的吗?脑子一热,正事不干,净琢磨蟋蟀缸子!”

    是,一封诏书也不花什么功夫,提笔的事儿,可你做了,就会显得不务正业!皇帝要的是什么?皇帝要比丞相更会安定人心,平衡各方势力!甚至丞相也是皇帝需要考虑平衡的势力之一!

    章嶟这他娘的是在干嘛呢?

    公孙佳骂完了,又让彭犀再起草一个奏问,问章嶟要不要来雍邑避暑。

    过来凉快凉快醒醒脑子!

    章嶟的答复还没到,政事堂的回信已争先恐后地发了过来——出大事了!

    章嶟开始动手,推行那份“配额”。皇帝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干,他拖了霍云蔚来干这个事。霍云蔚自是十分乐意的,可是赵司翰不乐意的!一是这配额是无形之中削减了一些“诗礼世家”晋升的途径,二是这是增加霍云蔚权柄的事,三也是霍云蔚办事一向比较硬。

    三条凑一块儿,他们俩先不对付了起来。哪怕贺州派暂时被钟源压住了不动,京派、南方士人派也各站一方,南人势弱但是霍云蔚背后还有一个皇帝。都打成这样了,哪里还有人去管章嶟又封了个妃子?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件事公孙佳是知道的,也知道肯定会有反弹,不过以她的推断,这事儿应该不至于闹得太大,一则比例上比较合理,二则缓缓推进,三则赵司翰本人也有这方面的意向,不应该带头闹事。

    直到钟源一封书信送来,又有单宇那里整理探听的消息,公孙佳才了解了全貌——章嶟这个二逼!比她大外甥还蠢!他居然将“循序渐进”四个字忘到了脑后!在第一步不紧不慢的试探看底下没有反弹之后他就以为这事不难办,要求尽快推行!周廷作为霍云蔚的支持者,此时又重新活了过来,他是很乐意己派占优,好为自己的外孙争取地位的。

    章嶟一拍脑门想显得自己是父亲的真正继承者,并没有辜负父祖盛名。周廷有私心,霍云蔚虽不愿意让周廷主事,但是自己也是想干出事情来的。

    公孙佳看了信不由大怒:“他们在想什么?!简直应该把政事堂让出来,让普贤奴去做了!”

    元铮听了这话有点想笑,问道:“霍相公不至于吧?”

    公孙佳道:“他?他就是那大家子里最受宠的小儿子的脾气!野马一样,有人拉着他的笼头,他可太好使了。没有人能压得他服气了,他拉车就直往前蹿!怎么撒欢儿怎么来!”

    公孙佳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现在,再没有那样一个人能好好使他啦……”

    元铮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不管,劝他们各自克制,听不听随他们吧!总是要有这么一遭的,本来就不可能无人受损,只是这也太激烈了!”公孙佳拿定主意之后办事是雷厉风行,但是她做决定的时候却无不小心谨慎,一步不敢走错。看到这些人,仿佛与她长的不是一个脑子,她也就只有袖手旁观了。

    公孙佳道:“不闹到我这里就行,咱们开始考试。”

    雍邑是块新地,想找什么“旧族”都很困难,是极符合章熙心目中官员构成的一个地方。雍邑及附近就不是两代帝王关注的重点,章嶟也承袭了父亲的观点,默许了公孙佳在这里做的事,并未加干涉。

    并且雍邑还有一个特色——武举。公孙佳领兵。又有备战之责,连边地的武举她也能通过枢密院与兵部共同移文政事堂,最后做这个决定。

    有文武两途,比别的地方扎堆儿文官竞争压力要小得多,许多人就不去才考文而考武。对原本的“诗礼大族”冲击就变得更小,公孙佳一介女子为官,本是他们不太接受的,但是比较之下,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主要还是比出来的,比起章嶟一天下三道晋升南方士人的旨意,公孙佳简直就是个活菩萨了。反正大家都是新到雍邑的,考就考呗,诗礼大族本也不怕考,莽夫自去考武举。考过了也不能立时做官,先扔去学校再学一轮。

    这件事儿办得顺了,公孙佳的气才平了些。哪知单宇又给她送了个大礼包来——单宇告诉她,从宫中得到的可靠情报,赵家那个寡居的小娘子,就是赵朗有meimei,被谢皇后召入宫中做了女官。

    公孙佳看到信脸就变了!

    公孙佳紧急召集了心腹,郑重议了这个事,比对待京城霍、赵相争还要重视。

    彭犀道:“这……皇后选淑女相伴,也是对的。”

    单良冷笑道:“君侯亲自到赵家求了许多次,他们都推脱,说是伤心过度不肯出来做事呢。”

    彭犀道:“寡居在娘家的女子,这事儿恐怕是她父兄同意的。赵相公这是要相帮谢皇后了吗?您与赵相公本也不是一体。大臣为‘皇后’争取尊严是应该的,哪怕身死也是荣耀。可某一人,扶植‘谢皇后’您就要想想自己的立场了。”

    “不管。他们既然觉得是件小事不必通知我,我也就不必为他们cao心了!咱们干咱们的,把女学堂建起来,就设在兰庭吧!”公孙佳说,“如何?”

    彭犀将“女学堂”三个字念来念去,长叹一声:“可。不过还请不要像陛下那样冒进。”

    单良笑道:“老彭,你又不是不知道君侯,她什么时候没有成算了?嘿,想找个陛下那么傻的,也是不容易的。”

    第281章 三年

    “丞相是不是为了大娘的准备在做准备?”彭犀直接问了出来。

    以彭犀之才,已看出来公孙佳是在要为女儿铺路了。

    公孙佳之前是有任用女官的倾向,那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到“方便”、“与大族之间的关系”之类,且并不显特别着急,几年她都等得,现在这一出是从根子上解决来源问题。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长远,公孙佳这路子不能说不对,不这么干,公孙家下一代被别人吃了绝户可就亏大发了。

    公孙佳也痛快地承认了:“总要为将来做打算的嘛。都说我身体不好,即使好,再生一个,还是女儿呢?我这辈子接下来不干别的了?一大家子,连生七八个女儿的有的是,我可不行。跟天赌命?不,我要另换一张桌子,自己做庄!”

    单良心道:原来“想过了”还有这一重意思,着啊!君侯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也不比男人差,生个女儿怎么就会差了?公孙家还是公孙家的!烈侯的血脉也还在。

    彭犀则说:“正因如此,下官才担心丞相会冒进,这是关系到烈侯、丞相父女两代打下的基业问题。再冷静理智的人,遇到这样的问题都难免焦虑,恨不能立时办妥。纵然开始克制,后来或是因为别人一句话,又或者因为偶然一件小事,就急躁起来。”

    公孙佳笑笑,将一方印推到他的面前:“先生说的很对,这样,这个你拿着,以后凡关于女学堂、女官、考试的事,你要觉得我冒进了,就不用印,我的令也就发不出去了,如何?”

    彭犀吓了一跳:“这这、这是丞相的……印鉴?”

    公孙佳点点头:“我信先生。”

    彭犀郑重一揖到地:“下官不敢。且人贵在自制,如果您不是一个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拦得了一次也拦不了下一次。如果您是,那又何须下官多事呢?下官愿意尽劝谏的本份,却不能越俎代庖。”

    公孙佳也不为难他,收了印,说:“那我们试目以待。”

    ~~~~~~~~~~~~~~~~

    事实证明,彭犀的担忧是多余的。公孙佳一生,动手时是雷电霹雳,筹划时却是万分小心。

    哪怕听过余盛讲“人人都能上学”、“我女同学学习好的可多了”,公孙佳也从来没有头脑发热到要“广开女学”。她是做过实务的人,太明白做一件事不是一纸命令发出去就算成的。

    无论男学女学,最后必然是有余钱的人最可能学习,家无恒业的人绝大部分甚至不会动这样的念头。儿子都不让他求取功名了,何况是女儿?

    公孙佳看得明明白白。她所谓女学,非但名额更少,最初也不大张旗鼓,采用了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先建着,将来给我闺女上学做准备。面向的对向也是“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有一定的势力,在尝到甜头之后有动力培养女儿。这些女儿不必是公孙佳所设之女学里的学生,哪怕是在他们自己家里学的呢?她们都有可能出头。再佐以女性朝官的选拔,完全可以遍地开花。

    公孙佳很有耐心,也非常克制,她给自己定下的女官配额是——十年之间,十分之一,如果她能再活二十年,就推到五分之一,之后不再推进,并且认为也很难推进。她甚至考虑到了“女儿当官了,她怎么嫁?她的官位算娘家的还算婆家的”这些扯皮的问题,这些利益归属不让时间去消化解决,最终会被一股庞大的习惯力量碾碎。甚至二十年她都觉得太短了,不足以改变习惯。

    她的命令下得非常的保守,只有短短的几行字。

    活菩萨要开始给闺女预备着以后的学伴,要在雍邑设女学堂,还公器私用地调用部分府学、太学的老师,那都是可以容忍的了!

    没问题的,只要不跟着京城折腾,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事一点也不出格——民间亦有女学,只是既不成规模,也不受重视。您要重视,咱们也不反对。

    并且很多人也想到了,那孩子还太小,话都还不会讲,这“学伴”的年龄界限却放得很宽,从十几岁到几岁,会不会年长的一批是公孙佳自己要用的呢?相府之前那位赵娘子如今留在了京城,闻说是做了学士,公孙佳身边,缺人用了!

    这么一想,就有许多人更想试一试了!年轻男子跟在公孙佳身边容易传出闲话,女子就没这个顾虑了。以往有“太后临朝”或者“皇后干政”的时候,就会有贵族女子从旁辅佐,这是一个习惯。如今太后换成了丞相,都是女人,也是一般的做派。虽然出了点格,倒也不算完全没道理。

    公孙佳极顺利地就办了所女学堂,号“兰庭”,因为女学堂的地点就叫“兰庭”,是相府的一处小园,地方也不大,一次也就招了二十人。

    她没有马上将女学堂做为官学的一部分,而且是以一种半官半私的状态算在她的相府里。一封信先跟京城报备了一下,这是“相府所需”,刨开一道口子,得到一个纸面上的承认。然后亲自拜访了容泓,请他得闲时或五日、或十日往相府来讲一回课,半天给梅园里的备选官员们上课,半天给兰庭中的女学生讲课。

    容泓欣然同意了。他乐意干当老师这样的事儿,且他自己个儿这两天也把家眷搬取到了雍邑来,他琢磨了一下这个女学堂,就把自己未出嫁的一个女儿也给送到了兰庭里。

    公孙佳处理完了兰庭,紧接着又命薛珍从自家私兵里选适龄的女孩子“服役”。私兵、佃户有给主人家服役的义务,不厚道的人家是男女另算。在公孙佳这里,女孩子服役也顶一个男丁的役,就服役上是做到了余盛说的“男女平等”。

    因为在她这里,这一批女孩子服的也是“兵役”。之前公孙佳是靠自己“收养”、“收容”各家不要的别扭孩子、养不活要扔的孩子,现在是定成了缺席。

    几件事办完,公孙佳便不再折腾“新政”了。朝廷的“新政”其实已经比雍邑慢了,雍邑进行得很好,公孙佳也就不再在雍邑加码,反而暗示辖下的官员,没事别瞎折腾想着讨好皇帝,谁折腾出了事她就收拾谁。

    公孙佳的威胁向来切实有效,整个雍邑及周边地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平静得不像是身处章嶟统治的年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京城真的是开始混乱了。

    ~~~~~~~~~~~~~~~~~~~

    就在公孙佳到达雍邑后不久,就有一对小夫妇带着两封信拖家带口前来投奔。

    来的人是容逸与江仙仙的女儿和女婿,女儿小名叫媛媛,江仙仙打量了余盛一圈之后觉得还是不要嫁给当时那个小二逼。后来余盛也历练出来了,容逸固然欣赏余盛,还是觉得,这世上并不是人好就相配的,等孩子长大了些,就订给了熟人李岳的侄儿李文柏。

    李文柏就是吴选那个岳父的同族,自家女孩儿嫁给了吴选,还是跟自己同龄人,李文柏是一万个不千万的。但是不是自己的亲meimei也不是什么侄女之类的近亲,他说不上话。在京城过了一阵被“恭喜”的日子之后,李文柏实在觉得没脸见人,求了岳父想离京。

    容逸夫妇既理解女婿的感受,也不想女儿离得太远,又想这小两口安稳。最好的地方就是雍邑了。夫妇二人一合计,各写了一封长信说明原委,拜托公孙佳给照顾一下。容逸说明了,请公孙佳给安排,他不安排是因为不太了解雍邑哪方面适合他女儿女婿效力。江仙仙则说,女儿性子也算开朗,就陪你解闷也是应该的。信尾还说:京师看起来虽不像乱世,但是各方人心也不齐了,让公孙佳自己小心。

    两个孩子一对璧人,媛媛与公孙佳也算熟识,见面先喊“阿姨”,李文柏也跟着她称呼。什么叫暴发户?比起吴选,谁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

    公孙佳看了也喜欢,先问他们父母如何,再问路上,最后闲话家常。李文柏对吴选相当不满意:“一样的贪婪无知,手段还卑劣!御史参奏的不法事里总有他一个,他侵吞的民田比别人的都多……”

    小夫妻告了一会儿状,容媛媛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小心地说:“阿姨,赵家那个大jiejie进宫给皇后娘娘做女官了。她丧夫命苦,就怕吴氏看她相帮皇后娘娘不肯放过她。您……”

    公孙佳微笑道:“她有她自己的打算。倒是你们,有什么打算?要是没想好,就先在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媛媛的叔公还在这里呢,让他们带着你们俩认认门儿,回来咱们细商量。”安排得也是妥贴。

    含笑看着两个小年轻离开,公孙佳就叹气了,思忖半晌,亲自提笔给章嶟写了一封信:朝堂的争斗不能伤到百姓,不管在朝上贬黜、任用什么人,只要百姓还有饭吃,朝廷就能恢复元气。一旦争斗祸及百姓,到时候大家一起完蛋。请慎重。

    写信的人一片好心,接到信的人也没有辜负这片好意。章嶟好歹见识过一点民间,认为这话说得有理。他珍而重之地将这封信展示给霍、赵二人看,沉痛地说:“二位可都是国之砫石啊!要为生民着想!”

    两人当时答应了,也都承认说得对。

    可是理解上都出了偏差,公孙佳给章嶟的信,意思是请他注意,身为皇帝,他有责任统御全壁大。章嶟则是认为底下人办事不够有公心,同时效率也不够好。章嶟有对比的,在先帝时期这些人干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他有点忍不住,写信给公孙佳报怨:除了霍云蔚,其他的丞相都很懈怠,心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霍云蔚倒是肯干事,但是脾气不太好,对我不像对先帝那样尊敬。

    公孙佳给霍云蔚去信询问,霍云蔚也是一肚子的苦水要倒:这皇帝还有脸说先帝?先帝是什么样的?他是什么样的?先帝上来一手掐住纪氏七寸,这货呢?就知道抬举后宫。好,不提后宫,说前朝。前朝他也稀里糊涂的呀!他觉得做过刺史了解过民情了,自己就是个大明白了,其实他只了解了皮毛!

    霍云蔚的信里还提到了一点,他本人也不想动作太大,奈何章嶟还在催,因为前期推行还是比较顺利的,不如加码。他一个人头扛章嶟,脚踩周廷,手掐赵司翰,就快顶不住了。他需要帮助,更需要章嶟的支持。

    赵司翰的信也是这般,他就不明白了,霍云蔚挺聪明一个人,怎么就看不清应该先给皇帝一个小教训呢?

    钟源也有信来,说的是:贺州乡亲们倒是还稳得住,之前是真没见过两派文人干仗,看他们在朝上打成这样,突然觉得还是吃瓜看戏比较好。

    太皇太后来信:现在的年轻人火气真大,俩小娘子怎么这么厉害了?皇后跟淑妃开始互不相见了,皇后斥责淑妃,淑妃也不争吵但是转脸就天天在章嶟跟前了,她不见皇后了!说是“害怕”。可私底下,两人互相没少下黑手。

    皇太后来信:我这儿还行,看热闹呗,不过王济堂有点惨,要不让他去投奔你?

    延福公主来信:章嶟自有自己的心腹宦官,王济堂不上不下的,你能不能收留一下?好歹是先帝用过的人,可别叫章嶟给他安排去“帮帮淑妃”了。

    余盛给小姨妈读信读得心惊胆战,公孙佳有意培养他,近来也让他参与些事务,可这份看重也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骤一听这么些重量级的争斗,他有点撑不住。此时只恨自己是个学渣电视儿童,前世今生都没有脑子去破解眼前的局面。书上一句带过的“xx之后”,可没说中间还有这么多事儿的啊!

    公孙佳对这个大外甥已经很了解了,也不介意他怂,指了指桌上另一份:“再读这个。”

    余盛打开来看,是单宇的字迹,读完他就困惑了,因为单宇居然说:百姓之间没有动荡。

    他问公孙佳:“难道丞相们都撒谎了?只是为了骗您帮他们?”

    公孙佳摇摇头,给大外甥讲:“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也不是一天死的。从发令,到磨刀,到杀人,且有段时候呢。要不咱们为什么要提前这么些年在雍邑备战?一样的道理,现在还只是朝上争吵,顶多传到了官员这一层,让百姓吃苦头,还得等几年呢。所以单宇说的也没有问题。”

    余盛大惊:“那得拦住呀,不然百姓岂不是要遭殃?阿姨,您得尽早拦住他们呀!小农很脆弱的,他们连一场洪水都经不住!风调雨顺的年景其实不多的,三五年里有一个丰年就很好了,一般都是勉强维生,要是添上人祸……”

    公孙佳摆了摆手:“回信,给皇太后,就说,人我不介意留,只要她有理由打发过来,我这里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