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多了两个小弟2
“阏氏请,两位公子也请!”那个商人将她们母子三人引到房的门口,便没有进去,而是让他们自己进去。 阏氏揪着心带着两个儿子坚定地走了进去。 “阏氏,你不用搞得那么壮烈,我家夫人请你们来,真得只是请吃饭而已。”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娘子从一旁站出来,笑容满面地说道。 她此时说得自然也是匈奴话,而金知蝉则是懒得学外语,提前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东平里的一个小姐妹,也就是这个小娘子,她名叫张云岚。 名字自然也是金知蝉给她取得,在古代,女子都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即便那些能够青史留名的女子,也都是后人为其补得名字,像宋代李清照能够留下全名的女子,实在是太少了。 “阏氏,两位小公子,请坐。”张云岚说着,把阏氏和两个小子引入了坐中,坐好后,便立即介绍道:“这是我家夫人。她母亲姓金,是我大汉皇帝陛下的jiejie,被封为修成君,而这位夫人就是修成君的二女儿。” 阏氏一听介绍,立即吓了一跳,想要站起来给金知蝉跪下来请安,却被张云岚一把按在了椅子上。 金知蝉事先吩咐过,这母子三人进来之后,不要让她们行礼了。 阏氏被押的动弹不得,一时之间,她也撸不清楚面前这个年纪也就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与大汉朝皇帝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因此,现在的她,只能瞠目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 “提前告诉你们一件事,因为你们休屠部落有祭天金人,因此,陛下已经决定给你的两个儿子赐下姓名,姓金,长子金日磾,此子金伦。谢恩的事情,你们稍后再见过陛下,向他拜谢吧!你们姓金,我也姓金,既然如此,我们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我决定,就收你的两个儿子为弟弟,阏氏,你不会反对吧?”金知蝉陈述了一遍刘彻的决定,最后,她冲着阏氏问了一个,让屋子里其他人都惊讶不已的问题。 “二小姐,这怎么可以呢?他们可是……”即便金知蝉已经嫁到了卜府,铁梨花依然还是保持以往她对金知蝉的称呼,听了二小姐的话,她第一个冲了出来,想要劝阻此事。 “云岚,你现在照我刚才所说的话,原话翻译给他们母子听,不要篡改我话中的意思。”吩咐完,金知蝉这才转向铁梨花,笑着问道:“他们可是什么,你是不是想说,他们可都是匈奴人。梨花,现在就连陛下都已经将休屠王和昆邪王部落的子民当成我大汉的子民了,你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呢? 何况,你别看他们母子现在因为他们的父亲休屠王而落难了,可是,这两个小子将来的成就可比那个昆邪王要大多了。” “这怎么可能呢?二小姐,先不提他们是否忠心,最大的这个也就十五岁左右,能有什么本事?”铁梨花不以为然地指着金日磾问道。 “柱子哥,这个大小子,从进门,到现在,看过我、其他人,或者面前这些饭菜一眼吗?”金知蝉没有理会铁梨花的责问,她突然冲着木柱问道。 “没有,二小姐好眼力,这个大的的确是个可造之材,可是,那个小的性格有些太跳脱了,身体又不是太好,恐怕?”木柱回答道。 “什么,这怎么可能呢?”铁梨花闻言,惊讶地看着金日磾,大张嘴都合不拢了。 能够从进门到现在,一直目不斜视,就连桌子上香喷喷的饭食都不看一眼,铁梨花自问做不到这一点,她长这么大,也仅在一个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本事。 既不是卫青,也不是霍去病,他们这些上位者自然不会如此小心,就算是当年卫青落难时,跑到金府避难的时候,在初次见到金知蝉的时候,也曾经用审视的目光看过金氏母女。 那个人现在就在这间屋子里,就是铁梨花的郎君木柱。 所谓英雄识英雄,若是一般人真得很难发现金日磾身上的这种特质,作为穿越者,金知蝉是早就知道,不足为奇。 而木柱自己当初见到金知蝉的时候,就是这样,故此,金日磾一进门,他就立即注意到了。 这个时候,张云岚已经把金知蝉刚才的话向阏氏母子转述完了。 “夫人,阏氏说了,一切全凭您的吩咐。”张云岚又将对方话转述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rou。 现在,阏氏母子的处境就是如此。 “那好,阏氏,你也放心,我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在部落里也经常干,就是养马。我有一个马场,里面有一万匹匈奴马,他们兄弟若是养好了的,往小了说,将来必定受到我大汉皇帝的赏赐,往大里说,加官进爵也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安排人教你们母子说汉话,学汉字,你们一定要用心学,这有这样,你们母子才能尽快地融入我大汉中。”金知蝉点点头,接着吩咐道。 金知蝉把金日磾和金伦收为小弟,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她自己马下的马场里养马,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面前这个神色一直非常淡然的十五岁半大小子,身上居然有这么重要的技能包。就自然就便宜了金知蝉来个小小的‘以权谋私’了。 至于马场和马匹,地是早就预备好的,就是之前一直用来养鸭的那片鸭场。现如今,整个长安城养鸭人已经很多了,因此,金知蝉早就已经把鸭场里的鸭苗全都卖给了这些散养鸭户。毕竟,禽类感染瘟疫的几率比较大,在这个时代,并不具备大规模饲养家禽的条件和环境。 之前,金府的鸭场里之所以一直没有出事,那是,金知蝉防范的好,一直没有让任何候鸟和其他禽类进入过她的鸭场。 至于那一万匹匈奴马,是她真金白银从刘彻手里面买过来的。当初,她向刘彻进献一千万石粮食的时候,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