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霍去病毕业2
霍去病毕业,正是为了随军出征而做准备。 元朔六年春二月,已经被加封为大将军的卫青率领十余万骑兵从出定襄,斩杀了三千余胡虏的首级。之后,返回定襄,将士兵和军马先分散于定襄郡、云中郡、雁门郡三郡之中。 从出兵的人数来看,刘彻也并未尽信金知蝉在元朔三年,开堂将兵法时第二堂课中所讲的方略。毕竟,在其他人眼中,金知蝉虽然非常聪明,当时,她毕竟连关中都没有出过,又如何能够知晓军事呢? 因此,刘彻此次派兵就比较谨慎,没有再像上一次,一下子出动五十万。五十万并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次匈奴人的营地中又没有上一次那么准确的线报。 这一次,刘彻特意命令卫青,分一部分军中的精锐给新任的骠姚校尉霍去病,让其随心所欲地参与此次战事。而之所以选择在冬天出兵,就是要用这十万余人的汉军骑兵打个幌子,让匈奴单于一只鞋误以为这十余万汉军就是此次进攻匈奴人的主力。 其实不然,真正的主力是霍去病,还有一个,是曾经担任过上谷郡太守,已经先后两次跟随卫青出兵的郝贤。 这个郝贤虽然以往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可他的部下伤亡率却是最小的。 这两员偏将将分别率领一千名精锐骑兵,各自携带两千匹战马,在卫青的大军吸引住匈奴单于大军之时,这两支偏军分别从侧翼突击进入匈奴腹地。 卫青分给他们二人的士兵是军中最好的,就连战马也是从优中选优的匈奴马。他们二人接到唯一一个任务就是进入匈奴腹地,像以往匈奴人做得那样,在其腹地之中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不但要杀人,还有焚毁匈奴人居住地的草原。 至于首级,有闲工夫的话,可以割下耳朵,没有时间的话,也无妨。这一次,刘彻已经明确告诉他们二人,不再以首级论军功了。目的就是让他们二人放心大胆地在匈奴人腹地肆意妄为,抢时间多做杀伤。 单于一只鞋自然不会想到这一次大汉朝的军队会改变策略,只是通过游骑侦测到的情报,真得就以为汉军这次,还是准备分兵,从定襄郡、云中郡和雁门郡这三郡继续出兵。 元朔六年四月,刚刚开春,卫青就出兵了。按照计划,三路大军分别就从他们之前修整地出发。 从定襄郡出兵的是卫青,五万;从雁门郡出兵是李广,两万;从云中郡出兵的是公孙敖,两万。而霍去病和郝贤则在苏建和公孙敖出兵之后的三天,才从云中郡西侧边境以及雁门郡东侧边境率领部下以前精锐悄悄出兵。 若是这个时候有卫星的话,就能看出这次这三路大军的行进路线图。卫青出兵之后,是一直向北行进,不向任何方向偏移行军的位置。而公孙敖和苏建则相反,他们二人出兵后,一个向东比进军,一个向西北进军,目的就是在向卫青靠拢。 在于单于大军接触之前,他们三路人马就要汇合,将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对匈奴人造成威胁和压制。 这样做,虽然让其他将领无法在获得明显的战功,却也减少了分兵的时候,遇到的诸如会期不至,主力部队遇不到匈奴的主力,而分兵却总会被匈奴人的主力合围聚歼等情况。 这么做的话,也可以让匈奴单于一只鞋获知这一消息后,不敢再将自己部下的精锐分兵,而是要小心戒备,大汉军队真得会直击单于庭。 至于匈奴其他部落的聚集起来的士兵,则可以在这个时候,从两翼反过来包抄大汉这支大军的后路,或是截断退路,或是决断押运粮草的通道,这都会对卫青所率领的这十万大军形成致命的威胁。 可是,当其他部落的骑兵真正赶到卫青大军身后的时候,便有些傻眼。 原来,三路汉军总共出兵才九万,而剩下的一万多全都由苏建所率领,他在卫青进军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带着从定襄郡征募的一万民夫和剩下的士兵,在进兵通道中开始每隔十里就修建一座坚固的磐堡。里面会留下一千士兵和三千民夫。 苏建这么步步为营得修建磐堡,但是因为手中的士兵人数有限,暂时只能修建三座这样的磐堡。因为,他手中还要留下一万机动军队来负责给前线押运粮食。 这次出兵,刘彻还没有打算现在就与匈奴人直接进行决战,而是让霍去病和郝贤趁着敌人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卫青大军身上的时候,试着深入匈奴腹地,验证一下金知蝉的理论究竟能不能成功。 原本,刘彻并不打算让霍去病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担当如此大重任的,不是不相信他的能力,而是怕出现什么意外,让他失去一个这么出色的年轻人。可是,霍去病却主动请求刘彻,让他担任偷袭任务其中一路的将领。 事实证明,这次战略计划是非常正确而出色的。在一只鞋单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霍去病和郝贤分别从匈奴大军的空隙一头钻入了匈奴人腹地当中。 等一只鞋单于得到消息之后,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那个时候,霍去病和郝贤早就已经从匈奴大军的另外一个空隙中杀出。 不是匈奴人的反应神经太慢,而是霍去病和郝贤的行动实在是太快,太隐蔽。 在出兵前,金知蝉特意交代过霍去病,他一旦率军突入腹地之后,只管杀人,最好能在消灭其腹地中第一个部落的时候,就让全体士兵都换上匈奴人的衣服。 这样的话,既可以做到鱼目混珠,又可以让匈奴人内部部落之间产生猜忌,即便是被发现,也以为是其敌对部落在寻仇。匈奴人当中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军臣单于死后,一只鞋因为得位不正,他本人登位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功绩。故此,其他匈奴贵族对他并不是很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