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在线阅读 - 第86节

第86节

    “那是当然!”

    “还可以在阳台上睡觉?”

    “连你一起也可以的那种。”

    “那确实不错。”

    两个人说着,便有些靠近了,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感受到对方的气息,他的身上,果然都是阳光的味道。

    就在梁启恒要凑过来的时候,苏采青突然光脚跳下了躺椅,朝着房间里跑去。

    梁启恒一吻落空,立马追了上去:“不可以这么调皮的。”

    到底是男人的腿长一些,梁启恒三两步就追上了她,直接把她抱在了怀里,自然也逃不过狠狠地一个吻。

    苏采青觉得,梁启恒这小奶狗状态和小狼狗状态的无缝切换,真是让她有些着迷了,这男人生的完全对她的口味!

    梁启恒把苏采青压倒在床上,却不做下一步举动了,说:“如果你要买房子,记得把他们都安排的远远地。”

    苏采青说:“那他们住一楼,咱们住二楼。”

    梁启恒点头:“好!最后让他们住后面的小屋子,就没人打扰咱们了。”

    苏采青又忍不住笑起来。

    “采青姐,我想和你结婚,你愿意吗?”梁启恒突然看着苏采青的眼睛,认真地问。

    苏采青看着他那双澄澈的眼睛里,自己的影子,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梁启恒立马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那可就太好了。我本觉得,我现在还一无所有,不配得到你。”

    “我说过我可以养你,对你父亲咱们说是骗人的,可是你我知道是真的。”

    梁启恒眨了眨眼睛,说:“是啊,结了婚才更加名正言顺呢!你什么时候带我见你爹娘?”

    这家伙还真猴急上了。

    苏采青认真地想了想,说:“年底左右吧,孩子们也要点时间去接受这个事情。”

    “那我等着!”

    两个人直接都忽略掉了梁启恒他妈的想法,梁学超都没意见了,杨雪有意见也没用。

    两个人闹了一个早上,梁启恒还要准备考试的事情。

    大学毕业了,梁启恒也不能再次去参加高考,考戏剧学院之类的,就要参加成人自考,通过招生才行。

    “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都是要面试的,真新鲜。”

    苏采青靠在他的书桌边,说:“是啊,演员之类的,肯定是要有形象要求的。”

    “导演也有要求吗?”梁启恒问。

    苏采青耸肩:“这个没有吧,只是如果都面试的话,还是方便学校管理一些的。”

    “这个理由勉强接受。”

    梁启恒要考试,两个人也没时间去做什么,只苏采青在家陪着梁启恒复习,然后给他做些吃的。

    王朝英再次感叹梁启恒的阴险,把苏采青娶了回家,岂不是可以一直赖着她,吃香的喝辣的!

    苏采青笑着说:“你和我做一辈子的邻居和姐妹,也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啊!”

    “嗨,我还真是第一次恨自己没生成个男的,不然肯定把你抢过来。对了,姐,你想在上海买房子?”

    第66章 舍不得的家

    在上海买房子, 并不是那么轻松简便的。即便是买房商品化以后, 上海的房子走程序都不需要那么麻烦, 也不是轻易买得到的。

    这个想法,苏采青有, 但是需要慢慢来。

    王朝英说:“姐,你要是在这儿买, 我也要跟着你买!反正隔你家不能超过一百米。”

    苏采青意外:“这个事儿你也要学我的?”

    王朝英显得比苏采青还要理直气壮:“反正跟着姐你, 不会吃亏, 你做啥我就做啥。”

    简直是无脑信任苏采青了。

    这上海的中心地段的房子, 确实是很有潜力的。陆家嘴那边, 现在插手怕是已经晚了, 但是其他的地方, 还是可以下手的。

    投资房产,在苏采青看来, 其实是最为简单的理财方式之一,而且能够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大。不过, 这个方式, 却是能成为一种稳健的财政后盾, 只要不发生严重的动乱,房子的价格,就没有回落的希望。

    王朝英自己不会预测未来局势的发展,可是她信任苏采青的眼光。

    “家中有余钱的话,却是可以考虑买。咱们常来这边跑,有个自己的住处也不错。将来你父母公婆都来玩, 也能落脚。”

    王朝英家没什么大的开销,赚的钱除了买了个小轿车,其他的都存起来了。

    钱放在银行睡大觉,还不如投资点什么。

    王朝英得了苏采青的肯定,立马跑去给黄自力打电话商量。

    黄自力听了她的话,眉头皱了起来:“咱们家,有必要吗?”

    他自己的工作在吉阳,一家人也主要是在吉阳生活,买个上海的房子,好像必要性不大,而且要花一大笔钱。

    王朝英立马说:“我问了采青姐的,她也说好,还说以后你爸妈和我爸妈来上海玩也方便。”

    听说是苏采青出言肯定了,黄自力顿时觉得,这事儿可能还真有搞头,推了推眼镜说:“那你买吧,多听听采青姐的意见,买之前问问她那房子值不值得买。”

    “我知道我知道,还要你说?凡事多听采青姐的!”

    “对啰!”

    在这件事上,小夫妻两个,倒是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买房这事儿提上了日程,但是也不能马上去办,苏采青先要回吉阳,孩子们要开学了。

    回到吉阳,苏采青要的几个侄子侄女的文件和户口本之类的,都已经送到了她这儿了。

    苏大壮家,两个双胞胎闺女,改成了叫苏云月和苏云花,这两名是顺着苏云雪的取的。

    苏二壮家的大闺女,本来二嫂高有娣死活不肯改名的,她心里堵着一股气,自己男人,怎么对meimei就言听计从,对自己媳妇却一点都不上心?苏二壮发了一通脾气,差点动了手,最后还是把大闺女的名字改了,但没加云字,就叫苏欢。

    苏欢自己其实有点不太高兴,她挺想和堂姐几个一样,名字带个云字的,可是想到自己妈那凶神恶煞的样子,还有哭的时候的可怜样,她没敢说出口。

    今年又比往年多了几个孩子上学,真是济济一堂,热闹得很。

    苏采青看到这群孩子们,就觉得很高兴,摸摸这个,拉拉那个,每个叫她姑妈叫妈特别响。

    除了苏云雪,另外三个女孩早就想来上学了,可惜年纪一直不够。

    苏云雪在城里吃得好穿得好,还有零花钱,可把她们羡慕的不行。而且每次苏云雪回去,就显得和村里的其他人都不一样,大家提起她,没有不眼红的。

    苏采青问:“都准备好上学啦?”

    三个小的点头:“准备好了,我们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还会数数,从一数到一百!”

    苏采青笑着点头:“不错不错,很好,都是好孩子。上学可是个辛苦的事儿,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几个孩子还以为读书多好玩呢。

    她们现在是有些听不懂的,只是想着能像苏云雪一样,就傻乐呢。

    几个孩子都准备了新书包和一套新文具,至于平时穿衣之类的,和苏采青家的孩子没区别,也不用特意去准备。

    从上海回来,苏采青例行给孩子们带了一些礼物,除了张云扬和张云清的一堆书,张云冰的一些儿童演唱资料和歌带,还给苏云雪带了一套比较难买的外国进口的彩色笔,颜色非常齐全。

    苏云雪拿到就眼睛红了,一把抱住了苏采青:“姑妈,谢谢你。”

    “你喜欢就好了,不要舍不得用,用完了咱们再买新的。”

    苏云雪乖乖地点头。

    之前苏采青就发现,苏云雪有什么新的好东西,都不太舍得用,比如好吃的糖,总是一直留着,好看的本子和笔,也舍不得写,一直放着,有些新衣服,放在衣柜里,就拿出来看一看,比划比划,就是舍不得上身。

    这也是以前物质缺乏的时候,留下的习惯了,在许多大人的身上也看得到。

    苏采青希望帮她改了这个习惯。

    开学前一天,苏采青正忙着把孩子们的各项信息整理好,就接到了四姐打来的电话。

    “五妹,我想问问,我家翠翠,也能去你那儿读书吗?”

    苏采青答道:“当然可以了,翠翠也想来这儿吗?我一直想来着,可是没好意思和你提。”

    四姐作为媳妇,在家里的地位并不高,话语权不大,虽然现在有苏采青的接济,她日子好过了许多,可是一样还得看婆家的脸色。

    四姐叹息了一声,说:“是啊,这孩子在乡下读书读得不好,我看云雪进步很大,也就想着送你那里去。可是又怕麻烦你。”

    “海,这话就咱们姐妹之间太客气了。翠翠也是我的外甥女。而且我这儿专门请了人做饭洗衣服,又不要我动手,我也没多麻烦。”

    现在又多了几个孩子,苏采青还给帮工的阿姨加了工资,因为人家的工作量增加了。

    四姐应了,苏采青就直接做主,让苏大壮抽一天时间,去把周小翠接过来。

    四姐的儿子今年倒是还没到上学的年纪。

    苏大壮二话不说,把事儿跟刘力强交代了一番,就踩着摩托车去了乡下,在meimei那儿住了一晚,帮着她把转学的资料什么的弄好了,第二天就把周小翠也接来了。

    苏采青看着周小翠的转学资料,夸苏大壮说:“大哥现在做事是越来越仔细了,这次让你去真没错。”

    苏大壮笑呵呵地说:“我外甥女的事儿,当然要仔细一些了。可不能耽误了她上学的事儿。”

    苏采青又问了几句四姐的事儿,苏大壮说好着,苏采青也就没多想。

    这开学第一天,苏采青就带着一堆孩子去学校报到了。

    张云冰极有责任感,立马就让弟弟meimei们按照高矮排好队,谁也不准掉队,乖乖地走。

    到了学校,几个早入学的手续办起来很简单,新入学的几个,程序苏采青也是熟练了,只有周小翠的事儿,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才算是办好了。

    周小翠再读就是三年级了,正好和苏云雪一个年级,苏采青把她争取到了和苏云雪一个班。

    周小翠有些敏感和内向,一个人在陌生的班级里待着,着实是太考验她了。

    苏云雪拉着周小翠的手说:“姑妈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她的。”

    苏采青点头:“好的,你们两要互相照顾。这几天小翠可能不太适应,过几天就应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