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窃隋好驸马在线阅读 - 第503页

第503页

    最初看到萧铣赏赐这套铠甲给自己的时候。沈光第一反应是不喜欢,因为他的武艺本来就是走的轻灵路线。他的轻功腾挪本领自问是天下第一的水平,穿上了如此整块精钢锻造的甲胄,还如何施展得开长处?可是一穿之后,他才非常惊讶地发现,这种看上去夯实可靠无比的坚甲,居然比明光铠还轻便,而且活动便捷灵活。

    明光铠要实现如此防护,好歹也要五十多隋斤的分量,只能骑马时穿着,步行时穿了便走不快了,耐力也会受到严重挑战,而且只是正面甲叶的防护,那些接缝叠隙的地方实际防御效果还要差得多。而这套全身钢甲居然才四十隋斤还不到一点儿,轻了两成不说,其分量还是充分分摊到身体各处承受,比如下肢和手足的分量,就完全是腿脚和腰部承担了,两肩承受的只是区区胸背甲胄的分量而已,肩膀上挑着的负担最多只有明光甲的三分之一而已。

    今天也算是沈光鸟枪换炮之后的第一战,杀人杀得顺手之后,他几乎很快跟上了这行云流水一样的节奏,还没凑够五十人斩,就发现眼前已经是一片通衢,杜伏威军残部拥塞着涌出了下邳城北门,疯狂地夺路而逃。地上留下了血糊糊地一片自相践踏而死的尸首。纵然骁果军战力强悍,此前也没有打过如此犀利迅猛的攻势,没有过如此一气呵成的胜利,何况还是攻坚作战。

    要想坚定敌人逃命的决心,那么显然不能在城池周围包围得太严密,在杜伏威军逃亡的过程中,下邳城西面和北面两个方向上一直显得很是空旷,萧铣军就是用这种态势坚定杜伏威军出城逃亡的意志。不过既然有秦琼所部骑兵部队再侧,哪怕给杜伏威军溃逃部队提前个把时辰逃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靠着战马的速度优势,在下邳守军逃到睢水之前追杀其主力,显然还是很轻松的事情。

    所以仅仅两个时辰之后,下邳城里逃出来的军队就再次陷入了致命的恐怖之中。所有规模超过千人以上的军阵都被一阵阵迅雷一般的背后冲刺杀得血rou模糊,一团崩溃,好不容易被军官们收拾起来的阵势,又彻底分崩离析了。直到这支部队被打得全部成了分子状态的散兵游勇,漫山遍野四散奔逃,连一股百人以上规模的部队都凝聚不起来,秦琼才算是结束了追杀mdash;mdash;因为实在是找不好继续追杀的目标了。

    hellip;hellip;

    睢水对岸的杜伏威,是最后一个得到如此噩耗的。他有想过,如果他的援军被击退,显然会对下邳城内的守军士气产生影响,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影响可以被官军如此迅速地利用,而且利用得如此彻底,甚至于如此短短数日之内,坚城便土崩瓦解,轻易被敌人夺取。

    这也让杜伏威充分认清了萧铣直接带领丹阳朝廷的军队之后,隋军的战斗力比之杨广时期究竟增强了几倍!一个天天泡在后宫和美人饮酒等死的丧志之君,和一个锐气上进励精图治的统治者,竟然可以让全军的精气神和战斗力有如此大的差距,实在是令杜伏威不得不正视。

    经此一败,他已经知道萧铣此前书信中的内容不全是虚张声势:以萧铣如今表现出来的战力,确实没必要和他杜伏威这种段数的贼头玩什么花活儿,萧铣说只要把杜伏威赶到李密的地盘上和李密互相残杀虎口夺食,那就说明萧铣真是这么想的。

    杜伏威知道李密口中的食不好夺,他的威望资历还太浅,以李密谋杀了翟让的名声和心胸,自己去了是什么下场,很容易就可以想见。而萧铣这般满不在乎的样子虽然让人厌恶,但对方从苗海潮到董景珍,对投降的农民军首领优待招安的名声却还在,让杜伏威不得不重新考虑议和招安的选项了。

    既然历史上他可以归顺李渊,如今为什么又不能归顺萧铣呢?如果辅公佑不愿意,要闹分裂,那就给辅公佑一些权柄好处,暂时稳住对方便是hellip;hellip;

    杜伏威自认为他还算是了解辅公佑的,所以,他一如历史上那般,寻找了一条致命的道路,再次去找辅公佑商议和谈的事情了mdash;mdash;他准备开出的安抚条件是,一旦和丹阳朝廷谈妥了议和事项后,他杜伏威本人入朝为官,接受闲散官职安置,而辅公佑留在彭城郡,继续带领杜伏威的部队在外保持威慑,免得萧铣下陷害他杜伏威的心思。因为在杜伏威的剧本中,只要他手下还有人在外领兵、治理地方,那么萧铣要动他杜伏威就会投鼠忌器,唯恐逼反他的部下。至于牵制辅公佑的问题,杜伏威自会再留下几个可靠的干儿子来办。

    如果萧铣可以在场、听到这个建议的话,只怕会从睡梦中笑醒吧。

    第六十三章 平淮何须十万兵

    如同历史惯性一般,杜伏威在下邳郡被萧铣以雷霆之势秒杀攻下之后,终于受到了极大的震慑,开始重新掂量死战到底的可能性。

    虽然杜伏威军的主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损失,搜罗搜罗还是能拉起十万战兵的,但是下邳一战对于全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连带着杜伏威本人骨子里那种审时度势的狐疑也开始发作了。

    既然历史上他可以投降李渊,为什么如今就不能考虑投降萧铣?说到底,他的孤傲和大志,是不能和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这四个非要自己立志做天下共主的大枭雄相提并论的,杜伏威从头到尾,哪怕是他最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不过是求一个割据一方安稳巩固根据地而已,从来没敢想过天下,他一直知道,如果天下出现了新主,他唯有谈谈条件然后臣服的命。所区别的,不过是臣服之后自己可以保留的自治权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