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寄人间白满头在线阅读 - 第110页

第110页

    霍翎一愣,听这皇上所言,是不打算轻易翻篇了,话说得如此好听,意欲何为,众人心知肚明。

    可此番是南国理亏,他来这趟便是做那低声下气的活。

    他连半跪而下,尊声:“吾国对于此事深表痛心,公主年幼有失教之处,在贵国犯下如此祸事,此乃谁也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希望贵国谅解,霍翎此来便是为弥补吾国公主所犯之错而来。”

    他那话落,赵太尉便冷笑一声,那笑声十分刺耳。

    皇上对霍翎一番废话视而不见,反将眉一挑在问赵太尉:“赵太尉,你此笑为何啊?”

    那赵太尉起身朝皇帝道:“禀皇上,臣只是觉得霍翎将军的话颇为好笑。”

    “噢?”皇帝似不解。

    赵太尉朝着霍翎道扬眉,声音洪亮道:“臣一笑那穆兰公主的失教之处,失得可是南国风范,穆兰公主此来带着联亲之意,带来的却是那蛮横无理,刁蛮任性,平日里在长安城里欺压百姓,杀人如麻,却一句年幼便想掀过可不就是好笑?二笑就将这等公主送来联亲可不就是好笑?而此我也想问穆兰公主这等劣性女子送入我国结亲是意欲何为啊?霍翎将军将那南国人刺杀吾国瑾瑜王爷之事一言不提是觉得我等忘记了可是?这为三笑。”

    顿时宴上人言啧啧。

    霍翎面上过不去,甚为尴尬,此事影响重大,这景兴没有当即发难将穆兰公主杀了已是给了面子了。

    思来想去,这景兴皇帝也是不想将两国关系弄得如此紧张,才留了余地,他们一入皇宫便安排了那穆庄皇子会见了。

    当下他侧眸望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穆庄皇子。

    穆庄朝他颔首,便起身朝景兴皇帝,不卑不亢:“老尉公之言极是,但是就这刺杀瑾瑜王爷之事,穆庄以为那是有心人之人挑拨离间,景兴与我南国素来交好,若是再联姻那必是亲上加亲,定有眼红之人要耍阴谋诡计,试想穆庄进长安城,若带来人行刺,还留下那么明显的证据,那可不是大忌?第一个被问罪的便是赤裸裸的我了,还望皇上三思,勿让jian人得逞。”

    这个穆庄皇子是南国王身下几个皇子中最有计谋的皇子,此事一发生,他未慌乱,对于景兴的安排甚为配合。

    不与那穆兰公主一般急躁,可不是一般人等。

    而他所言,其实众人不是笨蛋,道理大家也懂,不过那皇上明显揣着明白装糊涂,便是要给这南国一个大堪。

    皇帝面上淡淡:“这事情讲究的是证据,凭皇子一言虽有理朕也相信南国不会做出这等事,但是瑾瑜王乃是朕的爱臣,如何也得给他个交待,可不是一言两语哄得过去的,不过听穆庄皇子这么肯定可是抓到那幕后之人?”

    “皇上所言穆庄明白。”穆庄点了点头:“本皇子也却是揪出了那想挑拨我们两国关系的幕后黑手。”

    说着,他朝背后招手。

    宴上众人皆心生好奇,伸长了脖子望着。

    赵太尉不以为然:“事实摆在面前还在狡辩!”

    很快,一个高大的男子便被五花大绑的压了上来,着的是异域衣裳,一脸胡渣子看着颇为落寞,那双黑亮的眼睛也已是失了色彩,无半点神,余下的都是空洞

    有人惊呼:“寥封将军?”

    穆庄指着寥封:“皇上,便是此人,便是这jian人指使的那几个人行刺的瑾瑜王,意欲挑拨两国关系。”

    “寥封将军?怎么可能?”

    “怎么会?”

    那穆庄话语一落,便惹得众人议论纷纷。

    寥封此人可谓是个奇人,据闻他是南国先皇的私生子,却未得皇子王位,封了个沙场将军,为南国可谓鞠躬尽瘁,但他为人正直,颇受世人尊敬。

    那穆庄扫了一眼众人反应,最后将那视线落在那一直事不关己般的上官连城身上,勾起一抹唇笑:“众大人不知这jian人虽为我南国将军,实为昌國jian细,此为他指使那几个南国护卫皆为他在我南国的心腹,混入长安城为的就是挑拨两国关系,若是瑾瑜王死于我南国人之手,景兴与南国必定开战,到时昌国便可做收渔翁之利。”

    寥封却只是垂眼,不言语不解释。

    皇帝望着寥封,面上依是没什么表情,眸里却还是上下打量着寥封,他沉了声:“寥封将军,你有何要说的。”

    似乎众人也在待着他一句解释,寥封那空洞失神的有一瞬间眼睛闪了闪,又很快消失了去,好似幻觉,他始终没有说话。

    “回禀皇上,他开不了口,早些时间他便口出恶言脏语,被拔了舌头。”霍翎道:“不过他已将那些罪行承认了,白纸黑字都画押了。”

    顿时唏嘘声四起。

    穆庄自怀里拿出一小叠纸信,双手供上,有按公公前来拿过,呈送到御前。

    好一会,那皇帝才抬首,神色莫测。

    众人猜测着那信上信息,大气都不敢喘。

    那穆庄皇子又道:“此事虽不是吾国本意,但也是南国而起,为表歉意,吾国将在今年六月向景兴进贡两万匹战马和一千颗琼珠,望景兴与南国能破除隔阂,重修旧好。”

    南国盛产精良战马与珍珠,以往景兴都得向南国以一万担粮食换那千来匹战马,一次进贡两万匹战马,这次显然南国提出的和解诚意是足够的。

    在这两匹战马与那证据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理由不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