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国手在线阅读 - 第111页

第111页

    “那么父亲觉得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也许纯然真率,也许深不可测。为父阅人无数,一时竟也无从判断。不过无论如何,绝不是能让人小觑的人。对了,他的棋艺真的如你说的那般高么?若是为父荐了他去待诏所,他却未能立足……本想送信王一个人情,反倒惹得不虞,岂非不美?”

    “父亲尽管放心,其他孩儿不敢说,若说棋艺,老师绝对是上上。依孩儿所见,备选自不必说;便是棋待诏里,老师也不遑多让;恐怕便是那程时远,老师也可能有一战之力。”言钰说得极有信心。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程时远便罢了,能胜过其他待诏也足够了。”

    言阙应着,不由又想起方才别过的那个青年,那般从容淡定,不卑不亢,又仿佛洞若观火的姿态,究竟是真的纯粹,还是太过深沉?

    不论如何,这弈林,甚或是朝堂,都要掀起一番波澜了吧。

    第65章 七坊十二巷

    次日, 言钰果然如约而来。

    “老师,您初到京师,还没有出去逛过吧, 有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言钰一扫昨日跟随父亲时的乖巧安静,恢复了活泼的本性。

    前日午后方到的京师, 休息了半日;昨日为了等候言家父子也一直留在家中;今日一早又迎来了言钰。到目前为止, 确实还未出过家门。

    慕远来到这个时代, 已然半年有余,一路从钱塘到扬州, 再到京都, 算是走过不少地方,看过一些风景。来京师的路上,他也曾想象过,这样一个盛世的京都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置身于此时,便感觉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一样,又有些不一样。这很正常。

    慕远笑了一笑:“为师对京都不甚了解,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不如由言钰你来引荐吧。”

    言钰展颜笑道:“那学生就带老师和天元师兄好好看一看咱们上京吧。”

    “那便有劳了。”慕远的心情亦甚好。

    大齐的京都名叫云京,也叫上京或者盛京,不过当地人更喜欢直呼京师或者京都,仿佛能以此彰显天子脚下臣民的荣宠。

    皇城在云京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便是以皇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越靠近皇城的地方便越富庶,地价自然也越贵,最贵者据说可达每亩千金。不过即便是富可敌国的巨贾也未必买得到,因为最靠近皇城的那一带住的都是皇亲国戚,或者公卿大将,这些国之柱石拱卫着皇城, 形成了一圈防卫带。一般百姓莫说进去,是连靠近都很难的。

    皇城的正门在北门,也叫承天门,进出皇城皆走正门。其他三面门常年紧闭,除非遇到诸如谋逆,攻进皇城这类的紧急事件,是绝对不会开启的,那三面门外也皆有一个营的军士驻扎。

    是以正门外的这块地便成了整个云京除皇城之外最贵重之地,住的也都是当今最看重的臣子。信王府便在最靠近北门的那一处。

    大齐建国已近百年,当今是大齐第五位君主,而信王也传了五代。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秘辛,据说每一代的信王都与最后继承大统的皇子最为交好,而且年纪相仿,自小一同长大,同师同席,亲如兄弟。而每当新帝登基时,不管上一代的信王在世与否,都会由下一代信王承爵。所以每一个信王都会是当今最亲密的臣子,最重要的肱骨。

    至于民间那各种各样的传闻和猜测可就多了。

    言钰兴致勃勃地说到这里,猛地顿住,小心翼翼地看向慕远,住了嘴。

    慕远正悠然地望着信王府的方向,心思放远,飘忽忽地想着那人此刻正在哪里,可能见到什么人,正在做什么……思绪一时飘得远了,直到耳边一直说个不停的声音停了下来,便收住思绪,抬眼望去。见着言钰欲说还休的神情,心中便是了然,淡淡笑了笑道:“都是怎样的传闻?怎么不说下去。”

    言钰见老师并未责怪或恼怒,便继续说下去:“其实也没什么,大多是一些不靠谱的,匪夷所思的传闻。有人说信王其实是天上的星相下凡,来辅佐大齐的君王的,大齐有上天护佑,所以才能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国盛力强。凡此种种。”

    天元听得很高兴,与有荣焉地道:“这么说来大家都很喜欢王爷,信王是个好王爷!”

    “这是自然。信王在民间声望极高,不仅文能治国,武亦能□□。在当今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年西边的夷人来犯,太子亲自挂帅出征,信王作为先锋,一到西陲便打得夷人落花流水。那一役,真是大扬我大齐国威,至今夷人还岁岁来朝,年年上贡。那一年,当今与信王年仅十八。当今登基后,信王还几番出征,不仅西陲,还有北牧与南蛮,都曾领教过信王的铁血。如今大齐能得四方来朝,信王功不可没。”

    慕远想起那人曾侃侃描述过的塞外风光,嘴角不由扬起丝丝笑意。

    “至于文治,更不必说。信王承爵后,辅佐天子清吏治,整河运,代天巡牧,数次赈灾,亲历亲为,受其恩惠的百姓不计其数。”

    慕远闻言却蹙了蹙眉,凝声道:“那么,在朝堂上呢?信王风评如何?”

    说到这个,言钰的声音也不由有些凝重:“听学生父亲说,信王的铁腕,不仅在战场上,亦在朝堂上,政令所行,向不容情,许多人对他既敬且畏……总之,父亲说,信王是不能犯错的,但凡有一丁点错处,朝堂上下,不会有人为他说一句话。也所以,朝堂上下,与信王亲近之人,一个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