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第156节

第156节

    若不是感觉在陆辞隐隐约约的盯视下,周身萦绕着难以言喻的压迫感,这么多天的加班加点,高压工作下来,他们怕早就要翻脸闹开了。

    招来众人暗地里的怨恨,陆辞却宛若无知无觉,还因越发熟练,批阅行卷时多了几分得心应手,摸准评分规律后,自然就变得越发地快了。

    最让他感到头痛的是,因此时还没有所谓应试专用的馆阁体,所递行卷的书写方式,自也因各人所怀的‘炫技’想法,变得千奇百怪,不乏群魔乱舞者。

    字迹工整端雅,使人一目了然的,已是可遇而不可求。

    陆辞在经历过无数份难以分辨的狂草字迹后,更是彻底麻木。

    几天下来,他现每翻开新的一份时,内心所怀抱的最大希望,就已降低至对方的字迹是不用他太费精神就能辨认的程度了……

    饶是他尽可能地不因字体怀抱偏见,但在枯燥的审阅过程中,着实难对书写狂乱者生出丝毫好感来。

    词赋方面倒好,因举子们皆知贡举取士时最重这两者,投入的精力也通常最多,递交上来的行卷更多是他们的得意之作,陆辞在审核时,就发现了不少亮眼之作。

    但在文论卷子上,可就笑话频出了。

    陆辞从中看出了,不少士子闭门读书,双耳不闻窗外事带来的严重弊病——一昧歌功颂德姑且不说,围绕鬼神大谈特谈的也情有可原,偏偏还有自以为提出切实建议,夸夸其谈,却都是空中阁楼,错漏百出,完全不切实际的,才真惹人发笑。

    可怕的不是一无所知,也不是功利心盛,而是只知皮毛,却已刚愎自用。

    陆辞面无表情地将那些可笑文论丢到桌底下,再拿起那些优秀词赋,反复读了几回,以作洗眼。

    最后干脆将好的作品一概抽出,单独储放在一木盒里。

    行卷的水平高低,虽不计入分数之中,但素有分类归档习惯的陆辞认为,若是巧到最后排定名次时,两者只在伯仲间,就可翻出行卷,做为场外文资的参考。

    每天都从辰时看到戌时,陆辞是适应良好,起码能看上四五十份。

    然而他效率越高,为了不被比下去太多,落得怠惰之嫌,另外三人就只有更加卖力批卷了。

    众所周知的是,因开封府解额相比其他州府要来得宽裕,且占京都之便,于士人眼中为考试风气之先,因而除去本贯取解的士人外,还有大量寄贯召保取解的士人涌入,经过统计,今年单是寄应开封府取解的士人数目,就已高达四百四十四人。

    乡里为声教未通地方的化外人,也为特例之一,可在开封府参加解试。

    更别说开封府人口本就最为众多,几项相加后,所递交上来的行卷总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其他州县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对直接造成他们如此辛苦劳累、简直就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混账的陆辞,三位考试官自然更不可能给予任何好脸色了。

    他们从头到尾一直板着脸,除了在规矩上不让别人挑出错的必要行礼外,半句不主动与陆辞攀谈。

    更公然当着陆辞的面,只在彼此间有说有笑。

    陆辞:“……”

    这种排挤方式,难道是小学生吗?

    他将这几人仗着年长和彼此相熟、就想通过甩脸色和爱答不理等方式、来达到向他施压的目的的可笑做法尽收眼底,却宽容地并未揭穿。

    只要他们肯配合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事,出的疏漏不多,也不自作聪明地找麻烦的话……

    陆辞自认,作为临时上司,他还是很愿意宽宏大度一些,而不至于小气到连这点情绪宣泄都不容许的。

    就如在商定考卷命题时,陆辞大大方方地让五名考试官自行讨论过,再将最终结果交给他审核过目,而不曾强行参与进来,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等结果出来了,他在审查时,也毫无刁难之举,仅仅是提出几道称不上伤筋动骨的小意见后,考试官一作更改,就爽快通过了。

    当看到这些天如恶魔一般的陆辞,径直派人将试卷送去国子监,好制造雕版、进行复刻时,负责别头试的那两人还好,与陆辞共处一室最久的三人,却已是精神恍惚。

    这般好说话,还是陆辞么?

    见陆辞这丝毫不受影响,平日仍是我行我素,在公务上虽十分严格,但行事磊落大方的做派,也让三人感到些许不可思议之余,更多还是气馁。

    这不明摆着,他们抱团却做了无用功么?

    而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便在陆辞以身作则的强力推动下,破天荒地在引试前的两日,将收纳来的所有行卷,都批阅完毕了。

    多出的两日闲暇,陆辞给了他们久违的笑容,再不拘着他们继续呆在衡鉴堂内,而是容他们自行相聚,饮酒写词,赏景放松。

    得此厚待,已习惯了焦头烂额的忙碌的三人,又一次出乎意料下,起初还不敢相信。

    等陆辞再重复一次后,他们才一边愣神着往外头,一边还不可思议地生出几分……感激和不舍来。

    陆辞在放他们歇息后,却未闲着——毕竟他对与生人饮酒也好,作辞赋相和也罢,都无半点兴趣。

    倒不如优哉游哉地一边品着小点心,一边对三名考试官已批阅过的行卷,进行简单的抽样复查。

    因这并非是道必要工序,陆辞做时,也就极轻松随意,只当一桩消遣。

    直到第三副行卷被抽出时,陆辞才目光一凝,轻轻地‘咦’了一声。

    词赋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差错来,但这两篇文论……

    怎么透着股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陆辞乍一眼看去,因有些久远,于是只被唤起了模糊印象,顶多是感到有些微妙。

    但在仔细读过几遍后,他就顺利在脑海中调出具体记忆,也肯定了第一眼时浮现的猜测。

    陆辞不由失笑一声,摇了摇头,直接翻至行卷卷首,慢条斯理地将名姓记下,再起身到存放举人家状的小室中。

    不过片刻,他就在吏人的帮助下,调取出了这人的家状。

    行卷弊端丛生,已非新闻。但其最大诟病,便是常有人假借他人文字,或用旧卷装饰,重新书写,而起不到反应举子平时水平的作用。

    哪怕是最简单的剽窃,因没有后世的网络查询,也不存在能阅遍天下人作品的神人存在,想要发现这点,也是难如登天的。

    这位胆大包天的老铁,却是倒霉到家了。

    ——他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不但抄到了监试官的旧作头上,还刚巧被心血来潮做choucha的监试官发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不好意思,我重新查阅了关于开封府解试的资料。发现宋初虽然跟诸路州府监军一样,也是从府官中抽调人选充当考试官,但是从988年开始,就因‘府事繁巨,始别敕朝臣主之。’一般是从馆阁中抽调人选,譬如直集贤院、直史官、太常丞、秘阁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殿中侍御史等人,来考试开封府举人。

    别头试的考官和监门官,就如文中所说的那般,也是从这些人中另外设置的。一般是两到三人。

    但因为v章太难修改,我就只在这里知会你们一声这是bug qaq就不改前面的了。《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194 第四节 的开封府解试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陆辞还真料错了一点。

    那就是铸下这一大错的那名倒霉举子李钧,非但已意识到了,当场被吓了个半死,整天还在家中惶惶不可终日。

    从五月礼部颁布贡举诏书,到七月初各州府收纳行卷和登记家状,再到七月中旬落实考试官的具体名单、将人送入锁院之间,可是有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差的。

    李家人唯恐误事,在得到差官们已开始收纳家状、保状、公卷和试纸后,就立马催促李钧,让他早些将东西送去了。

    因家人催得厉害,正愁公卷该选用哪篇旧作为好的李钧,愈发感到压力深重,让他难以喘过气来。

    就在发愁时,他忽地就看向了桌面上,那被自己从一家小破书坊买来的一本自印盗刊。

    据闻是密州泄出的原稿,为三年前一鸣惊人,未及冠便三元及第的那位文曲星在学院读书时,留下的一些作品。

    陆辞极擅文论,篇篇读来皆是酣畅淋漓,感受得出笔者的挥洒自若,斐然文采。

    相比之下,哪怕绞尽脑汁,都难选出几篇出彩作充当公卷的自己,就更显得一无是处了。

    李钧目光微凝,鬼使神差地将已快翻烂了的书册拿起,心神不属地翻开几页后,内心满是挣扎。

    横竖最后去留,还是由试时程文所定,行卷并不起评定艺业的作用,甚至都不见得会被考官过目。

    在胡乱想了一通,李钧心里的那点挣扎和罪恶感,也就降至微乎其微了。

    哪怕是陆辞本人看,也不见得就能记住自己的每篇旧作,更遑论是对其并不熟稔的其他考官?

    若真被考试官看到了,那陆辞的文采,可是世人皆知的优异,绝对比呈上他那不堪入目的旧作要好。

    那何不借那文曲星的文论一用?

    动了这歪心思的李钧,却做梦都想不到,三年前还在贡院中奋笔疾书的陆文曲星,今年竟就摇身一变,成了开封府的监试官了。

    当得知考试官名讳时,他还在赴一场雅集的路上。

    听到陆辞被委任作监试官时,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浑身如坠冰窟的寒冷。

    这怎么可能!

    雅集自是没心思去了,李钧心神大乱地回了家,反复找人确定过这消息无误后,就开始慌慌张张地在家中踱步。

    完了,他要完了。

    此后的日子里,他根本看不进书,也不愿见对此回贡举踌躇满志的同窗好友们,终日在东窗事发的恐惧中,犹如一个游魂。

    李母和下人们都以为他只是初次下场,感到紧张忧惧,自是万分体贴,命人送多滋补羹汤,又软言劝慰,丝毫不知李钧内心煎熬。

    还是阅历丰富的李父见他这失魂落魄的模样,很不寻常,不由起了疑心,特意将人召来书房,私下询问。

    李钧本就濒临崩溃,尤其知这事后果极为眼中,之前一直不敢言,但在爹爹和颜悦色的询问下,一下就跟揪住救命稻草一般,把自己犯的大错一五一十地说了。

    得知儿子一时糊涂,竟犯下这等荒唐的错后,李父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地。

    还好被李钧及时扶住,李父粗喘了好几口气,才缓了一缓,却恨不得昏过去算了,哆哆嗦嗦道:“逆子!这么多年的书,你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怎么就这么鬼迷心窍啊!”

    也真是太倒霉了!

    李钧原还抱着些微侥幸,才和盘托出,不料爹爹都如此反应,更觉绝望,泪如雨下地瘫软在地,不住磕头。

    李父抚着胸口,站稳之后,还是气不过,又将他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之后,他虽无可奈何,还是不能放下不管。

    谁让自己年过半百,却只得这么一根独苗呢?

    若只是为一份原本无关痛痒的行卷,就被打上抄袭舞弊、还不幸抄的是当届监试官的旧作的污名,何其不值!

    这一罪名真落实下来,因攘窃和代笔历来被视作科举至害,处罚也最为严苛。

    就他所知的,上一位这么做的人,可是被罚铜之后,还编配到千里之外的州军去了!

    哪怕那人是因在省试中寻人代笔,处罚才从重考虑,李钧的仅是公卷,不至于到充军程度,但殿举罚铜,却是绝无可能避免的。

    李钧更必然将因这一大乌龙事件,而沦为笑柄,日后信心尽毁。

    即使在耽误上十数年后再考,侥幸中了,也不可能过得去殿试那关,再无仕途可言。

    这却太不公平了。

    在行卷上做手脚的大有人在,假借他人文字者更是不计其数。

    真要查,凭什么只查他家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