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佞臣_分节阅读_48
姚颜卿闻言立即起身,恭声回道:“圣人待臣之心让臣实不知该如何回报,唯有为君尽忠,此生必不辜负圣人厚爱。” 晋文帝笑了一声,抬手让姚颜卿坐下,意味深长的说道:“好好在御史台干,朕还有重用你之时。” 姚颜卿心思一动,忍不住悄悄抬眼用余光窥了晋文帝一眼,隐约明白了晋文帝的用心。 晋文帝却没有察觉姚颜卿的小动作,语气温和的与他道:“五郎可知文臣武将的最高殊荣为何?” 姚颜卿神态恭谨的回道:“武想封侯文想拜相,臣想,这便是为臣者最高的荣耀了。” 晋文帝大笑一声,说道:“你说的不错,文臣登阁拜相乃是最高的荣耀,是每个读书人的向往,而武将凭着血战沙场,生里来死里去,为自己挣得一份荣耀,保后代安枕无忧,历朝历代,文武双修者不在少数,却无武将登阁拜相,但有文臣如前朝陈之敬,周朝姜勒以功勋封侯,其名臣之名流芳百世。”说道这,晋文帝话音儿微微一顿,以一种极具压迫感的姿势看向姚颜卿,沉声道:“朕为皇子时曾与你父亲说过,朕想要一个天下盛世为后人称颂,你父亲回朕,愿为朕手中利剑,君臣共进开辟一个晋唐盛世,可惜你父亲走的太早,让朕留有遗憾。” 姚颜卿从不知父亲与晋文帝曾有这样的君臣之谊,闻言不由一怔,随后忙道:“臣父若泉下有知圣人至今尚记得当日之言,心下必会感念圣人恩德。” 晋文帝心下苦笑一声,眼底因有怀念之色,下一瞬目光却骤然变得犀利起来,话锋一转,极富深意的说道:“记得朕今日之言,你父未能完成的遗愿,朕等着你来完成,前朝有陈之敬名垂青史,朕盼着晋唐亦有你姚颜卿千古流芳。” 第55章 晋文帝的话不可谓不让人震动,登阁拜相,位极人臣已是姚颜卿所能想象到的人生最高峰,而晋文帝却给他描绘出一个宏图,以文臣之身封侯,历朝历代又能有几人,而晋唐更是前无古人,如他能有拜相封侯那一日,正如晋文帝所言必能千古流芳。 姚颜卿作为朝中新贵,第一次上朝时自是备受人关注,徐太傅作为师座自是为其保驾护航,在殿外时便拉着他多嘱咐了几句话,一来是担心他头一次上朝慌了手脚,二来也是做给旁人瞧得,希望可以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宣平侯冷眼看着,目光闪过一道阴冷之色,随后重重一甩袖摆提步进了太和殿,丝毫不掩饰其对姚颜卿的敌意。 姚颜卿唇畔含笑,对宣平侯的态度不以为然,只谦逊的退避开站在了末尾,随着百官同入太和殿,他虽站在大殿末尾,可一身绯色正五品官袍加身,衬得人物俊美,很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意思。 三皇子站在前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只觉得许久未见,这姚颜卿生的越发风姿不凡,也难怪最近有不少老大人打起了他的主意,想招他为婿,三皇子想到这些,心里便有些微微泛酸。 姚颜卿第一日上朝,便遭到了以宣平侯为首的派系强而有力的一击,理藩院尚书杨溥颐在朝堂上直指姚颜卿南下时收受贿赂,以为夏都建仁庙筹银为由行敛财之实,实则中饱私囊。 杨溥颐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堆,恨不得能置姚颜卿于死地,姚颜卿微垂着头,眼底闪过一丝讽意,半响后,晋文帝点了他的名,他才从列位中走出,先是行了礼,随后朝着杨溥颐一拱手,又面向晋文帝道:“臣之忠心可见日月,还请圣人明鉴。” “圣人,臣所说句句属实,姚学士的确曾收受贿赂,资贿竟达百万,还请圣人明察,还两淮百姓一个公道。”杨溥颐沉声说道,长揖到底,似有晋文帝不应他便不起身的架势。 “圣人,臣有话要说。”徐太傅站出一步,面带冷笑,他如何不知姚颜卿今日之祸从何而来,不过是杨溥颐怕姚颜卿有做大大一日,将来会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这才要趁着他羽翼未丰将其翅膀斩断。 晋文帝面沉如水,轻点了下头,道:“徐太傅有话直说无妨。” 徐太傅看了杨溥颐一眼,冷声道:“臣实在好奇杨尚书从而得知姚学士收受贿赂一事,且能知他受贿达百万之多,臣认为无凭无据便信口开河污蔑朝臣,若人人都如杨尚书这般,还要御史何用。” 晋文帝觉得此话在理,便道:“杨尚书可有真凭实据?” 杨溥颐既敢拿姚颜卿开刀,自是有所准备,当即便道:“臣有人证,至于物证,还请圣人查抄姚学士府邸,自可寻到物证以证臣所言不虚。” 徐太傅闻言当即冷笑一声:“可笑,仅凭你一句话就要查抄朝臣府邸?既有人证,杨尚书怎得不叫他当堂对质。” 杨溥颐不疾不徐的说道:“自会有当堂对质之时,徐太傅且先别急。” “我看是你杨尚书心中有鬼才是,若不然怎得不敢叫你口中所谓的人质当堂对质?你也算是朝中的老臣了,不说一心为圣人分忧,反倒是妒贤嫉能,也不知这些年读的圣贤书都读到了谁的肚子里去。”徐太傅目中含怒,沉声喝道。 姚颜卿心中当即叫好,圣贤书能读到谁的肚子里,不过是狗肚子罢了,他这老师当真是骂人不带脏字。 杨溥颐面色一变,冷笑道:“我知徐太傅与姚学士有师生情谊,可这乃是朝堂之上,容不得你存有私心。”说罢,与晋文帝拱手道:“臣恳请圣人清查姚学士受贿一事。” 姚颜卿哪里能让徐太傅为他当灾,便道:“臣实不知杨尚书因何要冤枉臣,臣若记得不错,杨尚书乃是在理藩院任职,主管与番邦交涉等事务,便是有人状告臣收受贿赂,也不该寻到杨尚书的头上,依臣来看,怕是杨尚书因夏都一事记恨上臣,觉得臣越轨行事,抢了他的差事,碍了他的发财之路。” 杨溥颐既想咬死姚颜卿,姚颜卿自是与他不死不休,他虽不是寒窗却也是多年苦读,为的可不是被人踩在脚下,而是要把别人狠狠的踩在脚底下。 未等杨溥颐辩解,姚颜卿已一脸正色的道:“臣有本上奏,臣今日得知理藩院杨尚书纵子行凶,去年三月间其子在南锣街纵马踏死一幼女,那幼女家人曾上顺天府状告杨尚书之子,却因杨尚书施压之由至始未能讨回一个公道。” “臣冤枉,姚学士因一己之私而污蔑臣之清白,还请圣人为臣做主。”杨溥颐高声喊冤,当即双膝一弯跪了下来。 姚颜卿瞥了杨溥颐一眼,亦学着他的姿态双膝着地,喊冤道:“杨尚书因臣妨碍了他的生财之路继而对臣心生怨恨不说,还试图朝臣身上泼一盆脏水,臣恳请圣人为臣做主,还臣一个清白。” 两人都是声泪俱下的叫喊冤屈,一个老泪众横,一个眼眶微红,形容却相差甚远,毕竟一个垂垂老矣,涕泪横飞的模样实在有些不雅,而姚颜卿年少俊美,便是跪在那里,身姿亦如青竹般挺拔。 “今儿可是热闹了,你状告他,他状告你的,感情是把太和殿当成了衙门,随着你们一个个信口开河。”晋文帝一拍龙椅扶手上的盘桓的灿金龙头,冷喝一声。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文武百官顿时跪成了一片,众臣无不噤若寒蝉。 晋文帝眼神冷厉的瞧着大殿中跪满一地的文武百官,半响后,冷声道:“既然想要为你们主持公道,一个个便拿出实质证据来,别学着市井之徒只会争口舌之利。” 杨溥颐嘴角勾出一丝森然的冷笑,当即说道:“姚学士曾收受广陵豪商一副前朝古卷,名为洛神赋图,此画价值万金,圣人只需查抄姚学士府邸便可知臣所言句句属实。” 晋文帝神色难辨的眸子微微一眯,看向了姚颜卿,眸底风云骤起,这洛神赋图乃是姚颜卿从广陵快马加鞭送回京城的,直接便送到了他的手中,这事又如何能叫外人得知,晋文帝不得不怀疑是他身边有人走漏了风声。 “姚爱卿还不速与杨尚书解释清楚。” 姚颜卿微微一笑,应了一声,看向杨溥颐,嘴角轻轻一翘:“虽不知杨尚书你的消息从何而来,不过此言倒是不虚,我是从广陵一商人手中得到了洛神赋图。”姚颜卿话音落地,杨溥颐眼底便露出一抹喜色,姚颜卿见状,眼底露出一抹恶意的笑来,话音儿一转,又道:“因洛神赋图是前朝古卷,珍贵无比,我实不敢收用,可那商人却有向善之心,执意要捐赠此卷作为夏都建仁庙的资财,我观他向善之心难得,而洛神赋图又是珍卷,不忍让它明珠蒙尘,这才收下此卷连夜呈到圣人面前,但是心下亦是难安,便以这商人之名捐献了五十万两白银以作回报,至于杨尚书口口声声说查抄我的府邸便可知你所言句句属实,这便有些蹊跷之处了,容我多嘴问上一句,杨尚书如何得知我府上有一副我临摹的洛神赋图?” 杨溥颐眼底的笑意因姚颜卿这番话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半响后,才冷笑道:“姚学士好口才,可惜这不过是你一家之言,且不提这洛神赋图是否是行贿之物,既你替那商人捐献了银子,因何又有人告你收受贿赂达百万之多。” 姚颜卿摇头轻叹:“杨尚书可知我的出身?百万白银对旁人来说许是巨资,对我来说却不过是浮云,怎会叫我因这点银子便辜负君心。”说完,他面前晋文帝一拱手,道:“臣出自广陵姚家,祖上起便经商,家中颇有薄产,依杨尚书所言查抄家产,莫说是百万家财,便是千万亦能查抄得出,这实在让臣无从辩解,怪也只能怪臣家中长辈经营有道,这才着了杨尚书的眼去。”说着,他又看了杨溥颐一眼,轻笑道:“杨尚书亦不必介怀家中资产不丰,若觉得实在囊中羞涩可与我直言,仗义疏财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你又何必因这等银钱之事而存有私心呢!且不是辜负了君恩。” 姚颜卿话一出口,便叫人忍俊不禁,只怪他这话实在是刁钻,只差指着杨溥颐的鼻子说他眼红姚家富足,这才对他行污蔑之事,你若缺钱直说,他姚家有的是钱,借你一二又有何妨。 杨溥颐险些被姚颜卿的话气了个倒仰,整张脸青红交加,指着姚颜卿的手不受控制的打着哆嗦,好半响才捋直了舌头,一脸气愤的道:“有辱斯文,你也配读圣贤书,我朝怎能有你这样张口闭口只知银子的官员,还请圣人清除朝中毒瘤,还朝堂一片净土。” 姚颜卿眼眸一沉,冷声道:“杨尚书好是不讲道理,是你先口口声声说我受贿百万之多,怎得你口中的银子便不是银钱了?既提了银子便是毒瘤,你倒是把这些年来的俸禄都还给朝廷,免得脏了你拿过圣贤书的手,且记着日后也别提银子二字,若不然岂不是脏了你读过圣贤书的嘴。”说完,姚颜卿露出一个轻蔑的笑来:“杨尚书也别忘了日后出来需紧闭双目,你目中所及之物十之八九都与银子有关,到时再脏了你看过圣贤书的眼去。” 第56章 姚颜卿口齿好生伶俐,当堂说的杨溥颐险些气晕过去,他却未曾见好就收,既有人想踩着他上位,他便要给这人一个强而有力的教训,至少要撕下他一条手臂,以免人人都当他势弱好欺。 姚颜卿轻轻一拂广袖,眸子轻挑,很是轻蔑的看着杨溥颐,问道:“不知道杨尚书可满意我这个回答?若是再无别的疑问,还请杨尚书回来一下我的问题,你既口口声声为广陵百姓叫屈喊冤,不妨先还那可怜的一家子一个公道,常言说得好,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血债本应血偿,我想杨尚书你既饱读圣贤书,理应明白这个道理,因何还要知法犯法?莫不是把朝廷的律法当做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