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第174节

第174节

    “但越是这样,他们越是瞧不起我。

    他们付我的时薪只有八美元,给我租的房子是地下室,晚上老鼠就在我身边跑来跑过,又有同住的黑人时常喝醉酒打架,有一次我被误伤了……”

    “我后来还清了欠他们的钱,立即离开了堂爷爷的店,有一段时间差一点流落街头,幸亏在杨瑾那里蹭了些日子。

    就在你来美国前不久,我才找到这家店,白天打工,晚上也睡在这里。”

    钱叔、钱婶儿,还有晓霞都以为堂爷爷一定会关照钱进,还有钱力,也会帮助钱进,就是自己,也觉得有亲戚在美国会轻松不少,没想到实情竟是如此,鲁盼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你回去不要告诉他们。”

    钱进嘱咐了一句,才又接着说道:

    “现在我已经很好了,包吃包住,日薪一百五十美元,一个月就能攒下四千多美元。”

    “果然不少,换成人民币一个月将近一万元!”

    鲁盼儿惊叹一声。

    “我一个月挣的钱,够我爸爸mama挣一辈子的了。”

    钱进感慨一声,“可是中国上大学不用花钱,美国的学费却特别贵,越是好学校,学费越贵,一年就要几万美金。”

    “这么贵?”

    鲁盼儿震惊了,“我们家好几个大学生,幸亏在中国才能上得起学呀。”

    钱进点点头,“我争取用一年半时间打工攒学费,再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学位。”

    “这样也行?”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只要修满学分就能毕业,时间上相对自由。”

    老板在交待工作后就离开了,店里只有鲁盼儿与钱进两人,他们说着话,手却一直没停,食材一样样地处理好了。

    鲁盼儿剥好了一盆洋葱,洗净放在案上,又开始收拾鸡鸭鱼rou。

    钱进拿过洋葱切了起来,辣得流出眼泪,却一直忍着,直到全切完了才洗了脸,又拿出一条毛巾擦着,“你知道吗?

    刚刚我特别希望你能同意打工。”

    鲁盼儿倒是理解,“你一定是想我们说说话吧。”

    刚刚他们差不多把北京认识人的事都聊了一遍,特别是钱家的人,钱叔、钱婶儿、晓霞,还有几个月的清扬——要不是自己同意打工,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的。

    “我好久没有跟人说这么多话了,甚至有的时候,我一天都不说一句话。”

    钱进性子很活泼,爱说话,还有点儿贫嘴,对他来说,比起辛苦的劳作,寂寞应该是最难奈的。

    “大家都把自费出国留学叫做洋插队,比起当年从城市到农村插队,扔下书本干农活儿,洋插队其实更苦更累,我到这里一连几个月都没休息一天,发烧了根本不敢去看医生,也不敢休息,吃点儿从国内带来的药继续做饭……”

    钱进说着苦笑,“出国前我觉得单位的工作实在太辛苦了,领导又可恶,恨不得立即辞职离开,现在到了美国才知道什么是辛苦,回想起过去的领导,其实也比资本家要和善得多了。”

    这里的劳动强度果然很大,从进了店里就一刻不停,两个人干的活儿要是在国内至少要顶好几个人。

    所以,遇到自己,钱进失态地向自己说了这么多,还有,他眼里的水汽绝不只是因为洋葱太辣。

    鲁盼儿又想到地铁里听不懂广播急得满头大汗的中国小伙儿。

    不过她知道,只要自己说上一句泄气的话,恐怕钱进就会真地大哭起来,于是她轻轻地拍拍钱进,“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后悔,努力奋斗吧!”

    “是,我不后悔,一定混出人样儿才回去!”

    钱进擦去眼泪,又继续切rou。

    就在鲁盼儿和钱进把食材准备差不多的时候,老板开着一辆小货车回来了,从车上卸下许多酒、饮料、米、面、油、蔬菜、调料等,原来他去采购了。

    鲁盼儿和钱进帮忙将东西搬放进店里,此时已经有客人开始光顾了。

    钱进做菜,老板跑堂兼收款,鲁盼儿听着报上来的菜名,油炸馄饨、李鸿章杂碎、左宗棠鸡种种很是奇怪,既然是中餐,怎么都是自己没听过没见过没吃过的饭菜呢?

    看钱进一盘又一盘地炒菜,放进的食材和调料,与在家里时并不一样。

    原来,中餐馆的菜其实并非真正的中餐。

    到了正午,客人越来越多,鲁修好儿才意识到,刚刚紧张的准备工作其实并不算什么,如今才是真正的辛苦劳作。

    一盘盘的菜做好送出去,收回一堆堆的脏碗碟,她不停地洗,总没有尽头。

    直到过了两点,最后一位客人走了,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恨不得瘫在地上。

    钱进炒了几盘菜,端了一盆米饭摆在桌上,店里的人一起坐下吃饭。

    鲁盼儿虽然很饿,却累得没有什么胃口,而这变了样的中餐,与西餐一样,她也吃不大惯,只拨了半碗饭,拌了西红柿炒蛋吃了。

    “多吃点儿,晚上还会更累,空着肚子顶不下来的。”

    老板见鲁盼儿放下碗筷便说:

    “你做得不错——以后就长来我家打工吧。”

    “噢?”

    鲁盼儿摇摇头,“我一会儿就要走,以后也不能再来了。”

    “你不是大陆来的吗?

    怎么能不打工?”

    “我不是留学生,而是来探亲的,很快就回国了。”

    “回国?”

    老板语气里颇有些不屑,“在我这里打工,一天就能挣几个月的工资,你还回去什么?”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

    杨瑾回绝史密斯的挽留时就是这么说的,身为中国历史专家史密斯教授居然听懂了,鲁盼儿觉得同为华人的老板应该更能理解司马相如的话,“何况我在北京每个月也能挣几千元。”

    她平时从不对外人透露自己的收入,但是今天却是例外了。

    “真的吗?”

    老板显然不信。

    钱进便帮着她解释,“她是开服装店的,有三个店面,雇了十几个员工,收入比我高多了。”

    “原来你在大陆开店呀,”老板立即连珠般地问道:

    “那边生意果真好做吗?

    雇工容易吗?

    店铺租金高吗?

    税率高吗?

    你有做餐饮生意的朋友吗?

    他们的生意怎么样?”

    中餐馆的老板一直有些冷淡,一上午他们总共不过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也都非常简单,现在却热切地看着鲁盼儿。

    鲁盼儿便很认真地回答,“我做生意没几年,一直很顺利,北京待业青年不少,雇人不难,店铺租金先前不贵但最近一直在涨,税倒是不高……

    餐饮方面我不大懂,不过,最近北京新开了许多饭店,想来生意应该不错吧。”

    老板觉出自己太急切,也笑了,“是这样的,听大陆在招商引资,条件很好,有几个朋友准备过去投资做生意,他们劝我一起去,我却一直在犹豫。”

    “美国这边的生意虽然很累,利润也不高,可还是稳赚的,而我也已经在这里娶妻生子,日子还不错。”

    “听说那边到处是机遇,我虽然祖籍在大陆,却从来没去过——当年我还在母亲肚子里就从大陆出来了,先到香港生活了几年,又去台湾定居,大学毕业后再到美国,人过中年还没回过故乡。”

    鲁盼儿从他说“大陆”时就知道他来自海峡那边,立即明白了他的犹豫,“我做生意也是机缘巧合,其实并不懂投资什么的。”

    “但是,从我自己感觉到的,中国这几年变化特别快,就说服装吧,过去无论是面料还是款式都十分单调,现在可是五花八门,只我们店里,针织衫就有几十种。”

    “街上的饭店也越来越多了,老北京风味、各地特色层出不穷,西餐厅也有几家。

    还有,以前我们家只有特别的情况才去饭店吃一次饭,回来还会讨论许久,现在去饭店吃饭就很平常了,没有人当成一回事儿。”

    “你可以去中国看一看,现在北京有很多外国人和华侨。

    而我们也有很多人走出来——我这次来之前也犹豫过,不过到了美国才三天就觉不虚此行。

    我们的祖辈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不错。”

    “我一定回大陆看看!”

    老板便又从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郑重地用双手递了过来,“我叫陈港生,可以给我留下联系方式吗?”

    鲁盼儿没有名片,便要了一张纸便将自己的姓名和家里的电话写下来交给陆老板,“若是去北京,我请你吃正宗的中餐。”

    “哈哈,其实我妻子会做一手地道的港式茶点,只是在这里并不受欢迎,美国人反倒喜欢这样的中餐——有机会我也想请你一起吃早茶。”

    “一定会有机会的。”

    第230章 新的思路

    大约毕竟同为炎黄子孙吧, 鲁盼儿与陆老板聊了一会儿, 越发觉得亲切。

    陆老板从小背井离乡, 几经波折辗转到美国谋生,也很不容易。

    他在美国开餐馆,每天也与打工的一样干着繁重的活计, 并不比钱进轻松,为的还不是省一份支出?

    鲁盼儿反倒不好意思立即就走, 便道:

    “如果餐厅的确忙不过来, 我可以留下再帮一会儿忙, 但五点前一定要回去了,我爱人回宿舍见不到我一定会着急。”

    “也好,你就再帮我两个小时吧。”

    陆老板笑着说:

    “时薪再加两美元。”

    “不必加了。”

    鲁盼儿一笑, “我是看在你是我们同胞才留下的。”

    说着与他们两人将碗筷收了, 继续准备晚上要用的食材。

    陆老板又笑,“你果然是才从那边过来的,喜欢把人情和工作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