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在线阅读 -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分节阅读_47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分节阅读_47

    徐家那少爷和贾训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他是看着贾训起来的人了,看到如今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少年,却依然还是忍不住感慨这时移世易的变换之快,当年身上衣裳到处是补丁,脸色带着几分菜色,瘦弱的像是个□□岁的小童一般的孩子,到了如今居然也是一身干净整齐□□成新的长衣,满脸带着书卷气,一言一行,还有那渴求读书,却又不卑不亢,大气的不像是寻常偏僻的渔村出来的孩子。这之间的转换真的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这些书,我这里大半都有,你要抄拿去抄就是,又不是什么古籍珍本,至于没有的,我们书院倒是都能找到,只是你过去未必能成,毕竟那些都是,外人一般不给借,这样吧,这些我也是需要的,不如我先去抄了来,到时候再借给你就是。“

    帮忙帮到这个程度,真的是让贾训惊喜的不行,按说他们关系虽然不错,却也没有近到这个程度,这徐家少爷这样出力,贾训心下多少还有些忐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想想自己家也不是有什么能让人谋求的,好歹放心了些。

    他这里放心了,那边徐家少爷倒是又说话了:

    “我也听说了,如今你们家中几个兄弟都在上学,家业也起来了,这是好事儿,读书明理,科举晋身,这样努力上一二代人,你们家也就是耕读传家的人家,未必会比我家差。“

    他这话说的绝对是实话,也是他本人心胸确实宽厚,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徐家在县城绝对是不小的人家,也是有根基的人家,可追根溯源,却也只是三四代人前才发达起来的,据说原本只是寻常小商户,后来在战乱年间,祖上有一个祖宗救了一个前朝官宦人家的女眷,并娶了进门,由着这个当家媳妇扭转了门风,供着家中的孩子读书上进,所以在开国之后,前几次科举中,运气大好的一下子出了一个进士,并且做了十来年的官,最后致仕的时候已经是四品,这才是他们家在县城地位如此巩固的缘由之一。

    后来的几代人或许是立国时间长了,这文风重新起来之后,科举越发艰难的缘故,连着两代也都只是出了几个举人,可毕竟上头有这么一个官员罩着,好歹也混了些官职,或是七品,或是六品,官职不高却总是维持着官宦人家的身份,这才整个县城都算的上是首屈一指的,毕竟这里可不是江南,是整个国家中文风相对比较弱的边疆之地。若不是这里好歹属于京畿道,或许十里八乡都未必找得出几个官宦出身的人家来。

    徐家少爷对着这贾训好,有泰半也是看到了他们家和自己家当年发家时候有些类似的意思,从寻常人家一步步往耕读传家靠近,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少的心血,也只有他们这样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一般寻常小户,能有机会发家,大半都是置办了铺子,当了商户,即使不能科考,可毕竟家业容易起来,像是贾家这样,只是置办田地,却送所有的男丁读书的实在是不多,算的上是有远见。这样的情况下,徐家少爷自然也是希望自己家乡能多几个这样的读书人家,不说别的,好歹能将这县里的文风撑起来,只要这样的人家在多几个,说不得过上些年,这省府科考的时候,自己这个县就有可能成为科考大县了。

    别以为这样的科考大县的名头没用,在江南之地或许因为差不多看不出什么,可是他们这样的官宦人家其实心里很清楚,在偏远的地方,若是能出一个科考大县,那么整个省府都有可能将教育资源往这个地方倾斜,不为别的,只为了能以后多出几个进士,将整个省的朝中势力多扩张几分,若是有幸,有一日出上一个阁老尚书什么的,或许整个省都有可能收益。这属于政治部局,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

    贾训没有什么可以体会的,即使他也曾是世家大族,官宦世家中的一员,可毕竟他接触不到这些,也没有人教导这些,可是这不能阻碍他感受到这徐家少爷的善意和对他们家读书的鼓励,所以很是欢喜的说道:

    “能和贵府比我们是不想的,哪有这样的造化,只是想多多上进罢了,读书识字不说别的,单单是以后出门不至于被人蒙骗就是很好了,别说是我们家,如今就是我们村子里不少人家也是这样想的,去年冬日往京城走了一遭,好些人都说,涨了见识了,往日在那海边一小块地里划拉,只看得见自己一亩三分地,还不怎么觉得,到了外头才知道,咱们合着都是土包子,什么都不懂,这不是,如今咱们村子里准备建蒙学了,要请个先生来,不求别的,只求让村子里的人都能识字,不当睁眼瞎,能算数,不会让人欺哄。“

    听说整个村子都有这样的想头,徐家少爷越发的高兴了,忍不住点着贾训说道:

    “不用说,必定是你起的头,这样也好,有这样的心,能求上进,以后你们村子只怕会更好些,怪不得县令大人要亲自给你们村子起名字呢,果然是不凡的,忍冬,去,问管家取五十两银子来,这也算是咱们县的文教大事儿,我既然知道了,自是不能不闻不问的,这银子你去给了你们村长,就说这是我帮村的一点笔墨银子,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真真是意外之喜了,来这么一趟,不但求到了这抄书的事儿,还得了这么一笔银子,想到自己带来的鲸鱼rou,还有些海产,实在是有些减薄,贾训都忍不住有些脸红了。

    “这,这怎么好意思,倒是我脸皮厚了。“

    这银子不是给他的,是给村子里的,他就是感觉有点脸红却也不能说什么不要,那不是他该说的,所以犹豫了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倒是把徐家少爷给说的笑了起来,只是笑着笑着他又叹了口气,这才说道:

    “你如今读书了,这出海的事儿还做吗?“

    “怎么不做?地里的活计咱们不怎么懂,只能租给了旁人,这样一来,收成自然也就少了,若是再不抓紧了手里的活计挣钱,哪里还能说的上读书呢,出海也不是那么苦的事儿,海天一色,换个角度去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贾训这样的乐观,还能寻出道理来,听得徐家少爷不住的点头,

    “能继续干活也好,虽然读书的进度慢了,可这样一来,身子倒是不会差了,总是躲在屋子死读读的再好,身体也撑不住,你是不知道,这一次我在京城可是真被吓着了,那二月份,天冷的什么似得,穿着单衣,在四处漏风的考间里考试,真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这一次又倒霉的遇上了一个月中最冷的时候,单单是冻僵了抬出来的就不下十来个,考试不成了不说,就是这一场大病,也不知道会毁了多少人呢。“

    听着徐家少爷说起这个,贾训的脑子里猛地就想到了贾珠,上一辈子他好像就是这一次参加考试,然后考死的,这么说,或许这一次也是一样?冻僵了被抬出来的其中之一?

    “好些人不好了?“

    “可不是,我来的时候就听说了,前段时间闹得不可开交的荣国府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家那个名声尽毁的二房的那个大爷,就是这一次抬出来的,听说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也是个苦命的,听说往日在外头名声还是不错的,读书科考上也有几分本事,甚至还娶了国子监祭酒家的闺女,可见他本人有多优秀,不想没能摊着个好父母不说,这一回还遇上了这样的祸事。我听说病重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吃药,说是一心难过,原本想着用科考的好成绩来替他母亲求情的,如今什么指望都没了,心灰的很呢。“

    真的是大哥,不知怎么贾训突然心里感觉酸酸的,虽然他狠很多人,特别是王夫人,甚至还有她生的儿女,可那同时也是他的亲大哥,听到他这样,那种血脉相连的情感,还是在第一时间揪住了他的心。

    或许是贾训的脸色变得很快,或许是徐家少爷以为他是被吓着了,忙又转过来说道:

    “不用担心,虽然这样,可是大部分不是还是能熬过来的嘛,只能说那些被抬出来的平日里实在是不知道保养,这身子太差,这才撑不过去的,你们家这样成日在海上博命的人家,别的不说,这身子那真是旁人羡慕的紧呢。“

    虽然说这话很是宽慰人,可到底没有宽慰在点子上,不过贾训好歹也是在这个世界过了几年的人了,即使心神一时恍惚,回神也是飞快的,忙也跟上了这话题,开始说起了在海上的事儿。

    ☆、第81章

    和徐家少爷的谈话虽然只是随着谈话的内容这才转移到了出海这样的事儿上,不过贾训心里暗暗地却也有些认同他说的有关于身体健康与否的判断,他早就发现了,那些个一天到晚关在屋子里读书的人多半都是身子虚的不行的,像是贾珠,家中这样的条件,王夫人几乎是把家中所有补身子的东西都不要钱的往他的院子里搬,家里的几个掌权的,就是贾赦也因为他的出息而多加呵护,指望着他能给贾家添些光彩,可就是这样,却依然让他耗尽了心力,虚的不过是一场风寒就要了命。

    相反倒是那些成日忙碌不停,甚至艰难的还要在家中做活的学子,即使吃的不好,即使干活很累,即使赶考要走太远的路,却依然能坚持下来,由此可见,即使是读书也需要动静结合才成的,没瞧见那些兼顾骑射的世家子弟一个个都健康的不行嘛,由此可见,提倡君子六艺实在是很必要的,乐理舒缓神经,陶冶性情,骑射锻炼了身体,强壮了骨骼。

    这样一想,他突然发现自家如今这一日读书,一日出海实在是个很明智的安排,不单不会耽搁读书,还让自己身子强健,为将来的科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匆匆的选了三本自己没有的书本,另外又选了一本字帖,和徐家少爷说好了归还的日期,贾训又去纸坊,买了一大堆的纸张,准备回去抄书和练字用,他们兄弟如今读书已经有了不短的时间了,识字上自是没有了问题,接下来就该是练字了,他的字倒是没有问题,可是兴哥儿却依然差了些,用水固然是省钱,却是练不出好字的,所以这些也该开始常备着用了。

    当然这一趟出来也不能就带这么些东西回去,难得来了,她又另外去布庄绣房,花了十文钱,买了一麻袋的碎布头,这一袋子里虽然大半都是些寻常的棉布什么的,只能做鞋子用,不过还是有大约三成是绸缎之流,这东西虽然多是些不大的小布片,如今却正是他们家需要的,齐氏正兴致勃勃的要用这些东西给鱼娘准备荷包帕子这些可以做嫁妆的东西呢。

    贾训进程一趟就有如此的收获,不仅仅是兴哥儿高兴,齐氏高兴,就是村长也是高兴地不行,不止是五十两银子的事儿,虽然有了这银子他对于村子中置办蒙学的事儿又多了些资本,可是最关键的却还是那些书的事儿。

    像是他们这样从一无所有从头开始置办的蒙学,书本永远比其他更耗费钱财和精力,那个他如今已经敲定,准备聘请的夫子,家中也一样是困难户,这样的人家,即使已经有了童生的名头,藏书也不会有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家蒙学若是能置办上一套还算是齐全的书籍,那对于这样的夫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更不用说有了这第一套,那么其他孩子读本了,就是再没钱买,不是还能自己抄嘛。

    对于村子里开办蒙学就像是前头说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很重视的,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不单是祠堂里那第三进做蒙学课堂的屋子收拾妥当了,就是祠堂边上给先生准备的两进宅子也一样盖好了。

    虽然说因为为了省钱些,最后这屋子终究是石头做地基,土胚包薄砖外带海草顶的屋子,可是到底还是两进的屋子,前一进三间正房,两侧各两间厢房,倒座还有厨房,柴房,后院盖了后罩房三间,还另外搭了一个鸡舍,带上三分的菜地,外头还围了个大大的土胚院子,足有一人高。看着简单了些,可是却处处周详的紧,按照那个夫子家里的情况来看却是最好的,那后面的屋子,能给夫子的老娘养病住,还能养些鸡,种些菜蔬补贴家用,前头小院整齐敞亮,不管是夫子自己读书还是待客,甚至是留宿好友都足够了。

    若是在加上祠堂后面的蒙学课堂边上,那一间供夫子课间休息的书房里,那已经抄写好的,整整齐齐的十几本书籍,还有一年三十两的束脩,就是直接去请一个秀才其实也是可能的。只可惜的是,这县城毕竟有功名的人少,这样的人早就被人请走了,像是他们这样的偏僻村子,即使和人家一样的条件,也只能请低一等的人了。好在这人到底有刘典吏做保,人品学问还算是让人放心。

    等到了夫子正是搬过来,入住学堂,海螺村的蒙学总算是开班了,而各家的孩子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约束,不再是每日里在海边乱跑,每每早上一清早,就能从祠堂后传出清朗的读书声,让整个村子都沉静在一片的祥和中,也只有下午放学后,才能再次看到这海边长大的孩子们,子啊沙滩,在海水里折腾,继续渲染属于渔民孩子的肆意。

    就是兴哥儿和贾训,小三,也因为自己村子里有了夫子,在听了几次课,感觉比那边的老夫子不差什么之后,就转回来在自己的村子里上学了,省去了不少的路程不说,还终于能过上正常学生的日子,上午上学,下午出海。

    这样的安稳日子过起来是很快的,一个转眼,就是半年过去了,又是到了丰收的时节,今年的秋收,贾家的人都很是重视,其实吧,整个村子的人都挺重视的,毕竟去年到今年年初折腾了这么久,家家户户都有了田地,还急匆匆的都种植上了些东西,就等着这个时节看看收获如何了,虽然基本上这些渔夫们都不懂的怎么种地,只是将这田地租出去,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秋收的期待。

    “咋样?今年收了多少?“

    齐氏第一个忍不住在兴哥儿去收了租子回来之后,就满脸期待的看着儿子,那眼睛都能发光了。

    “挺好的,三十二亩中田,今年比去年还收的多些,平均下来,一亩两石的收成,去了税钱和力钱,剩下一石四斗,咱们和租户是对半开,就是七斗的粮食,总计二十二石四斗,我瞧着咱们家米粮都够,还有二百来斤,索性就没留,一并卖给了粮铺,如今这新收的麦子,能十五文,足足换了三十三两六钱银子,村口的二十亩坡地,种的是豆子,也差不离是这样的分量,一亩二石,总计有四十石,大舅和二舅家不用分粮食,只是将这整数外大约二百来斤豆子拿了去,说是换油。又不用交税,所以听着数字倒是还大些,只是这豆子价钱低了些,卖到油坊,也不过是七文一斤,得了二十八两,至于咱们山谷里的,地倒是多些,只是实在是差了些,有些沙,当初跟着别家一样种的都是不用管事儿的山药蛋,这东西收成到是不错,一亩地居然有三石多,总计有一万五千斤,只是卖不出什么价钱,外头一文钱一斤都卖的艰难,我索性只给自家留了五百斤,其他的问了刘典吏,卖给了官府的平常仓,做防灾库存,给了十三两银子。这样一算,总计,咱们这一次出息有六十一两六钱。“

    兴哥儿扯出自己身上这几日一直放着的纸张,一边看一边对着家里的大大小小算起了账,不算不觉得,这些地,虽然都不算是什么特别好的田地,可收入却实在是还算可以,毕竟这里头那坡地和海螺谷里的地都是荒地刚开的,地力贫瘠的很,原本还以为是不会有多少收入,不想倒也攒出了将近三十两,让这个家这一季就挣了足足六十多两银子,说一句不好听的,有这样的收入,全家就是不干活了,那也足够吃喝了。

    “好,看来啊,有银子就是该买地,看看,这不是,才一年多,本钱就回来了不少呢,等地收拾妥当了,在种上一季的萝卜白菜什么的,这一年靠着地,咱们就能有七八十两的收入了。“

    齐氏高兴啊,孩子们勤快,努力,靠着海货,这些日子以来也挣了不少钱,吃喝家用去了之后,还余下了三四两银子,再加上以前的积存,就是去了给鱼娘准备嫁妆的花销,这银子也足足有五十多两,有了这么些银子,明年办喜事儿她的心就安稳了,不用发愁了。

    “你姑父家呢,怎么样?收入还成不?你大舅家呢,还有二舅家,不是一起去的城里嘛,他们怎么样?“

    自家安稳了,这齐氏自然也开始关心亲戚了,

    “姑父家自是不用说的,我虽然没细看,不过二十两总是有的,我瞧着姑父脸色挺不错,舅舅们也还成,他们今年坡地种的和咱们家一样,都是豆子,我瞧着也没留都卖了,回来的时候还和我说让我过阵子去吃饭呢,可见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