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古代农家生活在线阅读 - 第35节

第35节

    现任的广安县令叫李伯雍,前年到广安县上任,为人低调谨慎,处事圆滑,但来到广安县两年,着实为广安县办了些事情,颇有些外圆内方的意味。

    了解了李伯雍的性格后,周颐对自己的文风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在这样的考官面前,文风不宜过于张扬,也不可堆砌华丽辞藻,但李伯雍又是正经的科考进士出身,本身学问肯定不差,要是文章显得过于平庸,人家也会看不上。

    简单来说,文章要内敛有方,言之有物,被这位实干型县令看上的机会才大。

    有了这个定调,周颐心里稍安,继续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转眼二月到,白鹭书院统计了广安县要参加县试的学子。

    县试需要同考五人作结,本县禀生作保,互结的事自然不用担心,周颐,杨不凡,吴起,孙竺主都要下场考试,这就是四个人,只要再找一人即可,若有意向相互作结的可以报上去,没有的书院也会安排。

    本县禀生作保更不用担心,白鹿书院的夫子有好几人都是广安县本地人,但想要这些夫子作保,也会按照惯例奉上谢礼。每个学子三两银子。

    周颐替这几位夫子算了一笔账,不算外面那些考试的学子,就是白鹭书院,也有三百多人,每人三两银子总共就是差不多一千两,光白鹭书院,这些作保的夫子就要狠狠赚上一笔。

    这么一想,那些说穷秀才,穷秀才的,是真的不知道秀才的隐性收入啊。怪不得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找好了保人和互结的学子,要考试的学子便要提前半个月向县衙的礼房报名。这时候县衙礼房就会给报名的学子发一个记号牌,主要是记录报考学子的姓名年龄,外貌特征,以防有人替考。

    周颐领到的记号牌上就写着:周颐,年十岁,广安县籍贯,父周收,农户,高多少,面白无须,作结人谁谁谁,作保人谁谁谁。

    周颐看着这记号牌无语,他才十岁,不是面白无须,难道还是黑脸长须不成?

    这些安排好了之后,周颐便安心等着县试的到来。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十,考试在二月十二,周老二和王艳在这天就带着周颐去了县里的铺子后面,让他适应适应。

    周颐耸耸肩,这么些年,他在县里读书,早把广安县摸了个彻底,还需要适应个啥。不过王艳和周老二心里不踏实,他也就顺了他们的意。

    二月十一,开始熟悉考场。

    县试的考棚搭在县衙后街,周颐进考场一看,靠堂正前方放着一公坐,那是给考官坐的,下面则摆着课案,上面按千字文横列号标着座位号。

    今天是没办法知道座位号的,要是提前知道了座位号,作弊怎么办。转了一圈,也没什么好看的,周颐看了一眼便出来了。

    在外边等着的周老二连声问:“咋样,咋样?”

    “爹,我这还没考呢,什么怎么样啊!”周颐无语。

    周老二反应过来一笑,“我这太紧张了,六郎,没事的,不用担心,放宽心去考,就算考不过也没啥,你还小呢!”

    周颐点点头,只当没有看见周老二微微颤抖的手。

    “周颐!你看了考场了?”孙竺主忽然在远处看见了周颐,向他问道。

    周颐向他挥了挥手,孙竺主走到周颐的跟前,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中年男子,高个子,但瘦的极其厉害,衣服穿在他身上像套在一根竹竿上只晃荡。

    周颐记得这是孙竺主的父亲,怎么比以前看着又瘦了许多。

    这中年男子一脸的沧桑,但说话却意外的斯文:“我叫孙文义,是孙竺主的父亲。”

    周老二忙回:“我叫周收,是周颐的父亲。”

    “令郎的大名我早有耳闻,竺主经常在我面前提起,说周颐的学识很好。”孙文笑着说道。

    周老二见孙文义说话文绉绉的,便有些窘迫,不知怎么接话,周颐有些吃惊,见孙竺主的父亲出口带着书卷气,肯定是念过书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沦落到了码头上扛活的地步,不过这是人家的私事,周颐也不会这么没脸色的问。

    “你们现在是要回去吗?”周颐见周老二窘迫的样子有些不舒服,他的爹除了没读书外,样样不比别人差,忙岔开话题。

    “没有,我们来晚了,没在县里找到落脚的地方。”孙竺主烦恼的说道。

    “那你们的家到县里要走多久?”周颐皱着眉问,这么大的事怎么会不提前安排好?

    “三个时辰。”孙竺主低下了头。

    “那就去我们铺子里住吧,我们铺子离这里不远,正好还有房间。”周老二听了,立马热情的说道。

    孙文义听了大喜:“那真是太感谢了,我们会按客栈的收费给房钱的。”

    周老二忙摆手,“不不不,既然和我们家周颐是同窗,这么点儿事哪还用得着给钱。”

    但孙文义似乎不想欠人情,一定要给,最后没法子,周老二只得收了。

    孙竺主两父子的房间就在周颐的旁边,由于第二天要考试,周颐只看书到酉时便上床睡觉了,他睡之前,看了看隔壁的屋子,发现灯还亮着。

    周颐一直都知道孙竺主是一个用功到有些变态的人,想了想,人家也有自己的读书习惯,便没叫他。

    睡得有些早,没到睡觉的点儿,周颐躺在床上好一会儿都没有睡意,躺着无聊,他便在脑子里过这些日子学的东西。

    像翻照片似的,学过的东西自动在他脑子里形成了影像,这么快速的拉了一遍,没一会儿,睡意袭来。一夜好眠,第二天早晨起床后 ,周颐打了个哈欠,只觉得神清气爽。

    王艳早早的就做好了早饭,将他的食盒也装了东西,连带着孙竺主的也装好好了,惹得孙文义频频道谢。

    孙竺主不知是担心今天的考试,还是昨晚看书太晚,没睡够,眼睛底下挂着大大的黑眼圈。

    “不要太紧张了。”周一拍了拍孙竺主的肩膀,这样疲惫应考,加上孙竺主又特别好强,得失心重,很可能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第47章 县试

    孙竺主点点头,僵硬的道了声谢。周颐见状也没说什么,像他们这个年龄就下场的人本就不多,就算去考试,也没想着一下就过。

    但孙竺主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只能看他自己调节了。

    出了屋子,这会儿刚过五更,天地还是一片暮色,但因为县试的原因,平日这个时候都一片宁静的广安县这会儿却不时从各处传来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应该是应考的学子都起来了。

    铺子离考棚并不远,走了大约十分钟就到了,他们到的时候,等在辕门外的人已经有很多了,有些还拿了个灯笼,倒把这处照的阑珊朦胧。

    很多考了多次的年岁大一些的考生都是独自来的,但有家眷陪着一起来的更多,随着人越来越多,考场外面也就越来越嘈杂。

    等了一会儿,天渐渐有了亮色,周颐举目看去,发现十五六岁到二十岁上下左右的考生占了多数,当然也有三四十岁都来考的,这么多人中,周颐还看见了一些两鬓斑白的老人,周颐猜想这应该是来送考生的家长也就没在意。

    而像周颐这般十岁就下考场的,也就白鹭书院和青云书院的学子来了些,总共也不过十几人。

    六更到,天色彻底大亮。

    “排队,排队进考场了。”这时有衙役站在辕门前大声喊道。

    “六郎,不要紧张,像平时一样就行了。”周老二拍了拍周颐的肩膀,嘱咐他。周颐感到搭在他肩膀上微微颤抖的双手,笑了笑:“嗯,我会好好考的,不会紧张,爹你不用担心。”

    广安县是大县,又是科举大地,一场县试来参加的人就有一千五百多名,为了便于管理,衙门便让这些考生分成五个队列,排在五个进口处进行检查。

    让周颐惊奇的是,他本以为是来送学生的两鬓斑白的老头儿竟然也是考生。周颐叹了口气,都说老童生,老童生,有些人一举过了县试府试,但却屡次折戟在院试,一直蹉跎到白须飘飘还在为考秀才而奋斗。

    没想到这还没过童生,就一场县试就有这么年老的考生了!!

    看着排在他面前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的老爷爷,周颐深深怀疑他都已经有了老花眼了,这样还能看得清考卷,拿得稳笔么!真是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啊。

    科举考试为了防止夹带作弊,检查的特别严格,听说前朝在进考场前还会让考生脱光沐浴,身上的一些印记都要被搓几遍,但因为这个方法太过耗费时间和人力,就没采用了。

    周颐看着他们队列的前面考生被衙役们把带的吃食一一掰成两半,连棉衣都会划一个口子,看里面是不是藏了东西,更别提身上了,每个进口处有三名衙役,像过关卡似的,每个人都会检查一遍。

    周颐看的咋舌,这就差一个扫描仪了。

    这样的检查时间自然不会短,等了许久,终于要轮到他了,这会儿他前面的老爷爷正在被检查。

    那衙役显然已经认识这位有毅力的考生了:“哟,马老三,又来了!要我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还考什么啊!”

    马老三只是笑,但站在他身后的周颐却看到他腿身子在颤抖。

    他在紧张!

    果然周颐刚这么想的下一刻,就突然听见衙役惊呼一声:“嘿,好你个马老三,你还敢夹带。”他手里拿着从马老三夹袄里搜出来的小纸条。

    这一出立刻引起了sao乱,夹带啊,不光要挨板子,还要被禁止以后参加考试的资格,如果有了功名,这功名也是要被剥夺的。

    不过其他人一看马老三的样子就了然了,这肯定是知道自己考不过,就想趁死前赌一把。

    “官爷,官爷,这不是老朽的,不是的啊……”马老三见被搜出了纸条,脸色立刻变得煞白,瘫软在地,嘴里还在极力狡辩。

    “不是你的,难道是鬼给塞进去的?带走带走,平时不好好看书,临考了就想这些歪门邪道。”衙役啧一声,轻蔑的说道。

    很快马老三就被拖了下去,马老三被拖着还在大喊:“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没有夹带,我要成为秀才老爷的,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是秀才老爷。秀才老爷……”

    “那人疯了吧?”有考生议论。

    周颐默然,可不是疯了,为了科举熬尽了一生心血,临老得了这么个结局,也是让人不胜唏嘘。

    马老三被拖走,周颐走上前,那官差一见周颐便笑了:“刚走了个那么老的,这又来个这么小的。小孩儿,你不会也夹带吧!”

    “伯伯,你可不能污蔑我!”周颐眨眨眼睛,一本正经的反驳。

    衙役被这样子逗得有些想乐,又见他这么小,检查便放松了许多,至少他走过辕门后,头发没有被抓的像杂草。

    周颐进了辕门,在考场前设了一个临时核对点,周颐走上前,那坐在案后的不知是师爷还是教谕之类的人拿起记号牌看了看,然后用眼睛像x光线一样在周颐身上来回扫了几遍:“周颐,年方十岁,高五尺,面白无须,嗯,不错。”拿起笔在记号牌上写了符合两字。

    然后开始唱保,唱保就是考生进场前,进行作保的禀生要在一边候着,等着衙门的人询问考生基本情况,前来应考的考生是否就是他作保的人,若发现有作假,考生和作保的人都要遭到牵连,就像之前那位被查出来夹带的老爷爷,那作保的人只怕也要遭殃,说不得连功名也要被撸去。

    所以给考生作保虽然有高收入,但同样也是高风险,故一些禀生在给别人作保时都是相当谨慎的。

    过了这一关,周颐领到了座位号,便可以真正进考场了。

    他拿到的玄三号,周颐一一对照过去,找到了临窗的座位。这里可不是个好位置,现在正是返春二月,天气冷的不得了。

    这考场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使用了,年久失修,连窗户都没糊上,一阵寒风袭来,吹的周颐只打哆嗦。

    还好之前王艳给他带了一件御寒的棉衣,虽然被衙役划开抓的棉絮都出来了,但这时候哪还顾得了这么多,周颐将棉絮从破口处塞进去,哆哆嗦嗦穿上了。

    坐的板凳和桌子上有着厚厚一层灰,只怕从去年的县试之后,这地方就没人打扫过,好在王艳准备的充分,还给他带了一块帕子,肯定是向别人打听了县试要注意的地方。

    周颐认命的用帕子将桌子和板凳上的灰尘擦干净,然后拿出笔墨,搓着手等着开考。

    等考生都进了考场后,随后县令李伯雍身着朝服进了门,他身后还跟着两人,应该是县里的教谕,顾名思义,教谕就是分管一县教化之事,这学子念书,书院教学就是他们的主管工作。

    周颐这还是第一次得见这位广安县的新县令,只见他三十多岁上下,方脸略黑,一双眼睛平静无波,进来后,先扫视了全场,然后经过过道走向正堂。

    等县令和教谕入座后,便开始分发考卷。

    这时候有衙役专门唱名,叫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人才能上去领考卷,这过程用不了多久,很快周颐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周颐走到正堂处,站在县令和教谕面前,行了一礼:“学生周颐。”李伯雍在检查过记号牌和结保记录没有作假后,便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将考卷递给周颐,见他这么小年纪,便叹了一句:“广安果真人杰地灵。”李伯雍并不是广安县人,他的家乡位于西北,是大越朝贫瘠偏远地所在,文风不开,像周颐这么大就参加科举考试的,别说见,听都没听过。

    想到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便有感而发。

    他旁边的两位教谕脸上明显露出些自得神色,但还是谦虚道:“这都是大人教化有方。”

    李伯雍笑着摆了摆手,“不用恭维我,我才来多久,两位才是为广安县真正呕心沥血之人。”

    周颐领了考卷,没有听他们的政治互吹,行了一礼后就径直回了自己的位置。

    等所有考卷分发完毕,辕门全部关闭上锁,周颐在大越朝的第一场科举考试,正式开始了。

    挂在考场前的钟被敲了三下:“哐哐哐……”沉闷的声音让考场里的考生都身子一震,连心神都绷紧了几分。

    随着钟声音落,便有衙役举着糊着考题的木牌在考场上巡回展示,周颐这里离正堂不远,倒是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