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双鹰旗下1在线阅读 - 七二、北方战略

七二、北方战略

    埃里希?萨穆维尔被晋升为海军少将,然后调任海军装备局副局长。

    其后第一次参加了帝国海军最高级别的作战会议。

    会议由海军总参谋长克里斯蒂安上将主持,只有三十几位海军的高级将领参加了这次的作战会议。他先简要介绍海军方面最近的两份作战计划:威悉河战役和科西嘉战役。“威悉河战役”就是一份旨在全面占领丹麦和挪威的作战计划,这份作战计划由陆军总参谋部所制订,海军方面负责配合实施。而科西嘉岛战役则是占领这座法国南部重要的岛屿,从南线威胁法国的作战计划,它将由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和海军陆战队方面来独立完成。

    在克里斯蒂安的身后挂着一面巨大的北欧地图和一份厚厚的文件夹,地图上用各种颜色的线条划着一些路线和各种标记,那份文件的封面上则用大号字体写着“威悉演习——高度机密”的字样。

    帝国南线的作战计划以控制整个地中海海域为主要目的。

    陆军方面在半个月前就打垮了中东和埃及的英国联军,这让协约国方面根本来不及向中东方向派出多少援军。陆军中东战役的主要目标现在对准了奥斯曼帝国,反倒是在东线放弃了大规模的进攻,而采取了守势。

    在北方,战役的重点是在法国,但挪威和丹麦则是个意外。

    现在,挪威还是丹麦王国的领地,而帝国高层似乎决定把丹麦王国都并入整个德意志帝国的版图之内。

    在开战之后,英法两国都极力想控制住挪威海域。

    在1906年3月,英国出兵占领了丹麦王国领地的冰岛和法罗群岛,这为德意志帝国全面占领和吞并丹麦找到了借口,而且英法两国等于是公开破坏丹麦王国的中立。

    新年刚过,英国高层即照会丹麦王国,宣称皇家海军决不会容忍德国商船在挪威水域自由航行。根据情报,挪威自治官府已经与英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允许英法两国军队“进驻”挪威,来保护“挪威的中立”。由于情况紧急,维克多大公指示总参谋部尽快拟定出一个全面占领丹麦和挪威的作战计划,为此帝国陆海军参谋部组成一个特别小组,制订出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入侵计划。

    在北欧国家中瑞典执行的是一贯的亲德路线,丹麦人也努力想在英德之间寻求平衡,而处于自治状态下的挪威官方则更倾向于英国。

    但挪威毕竟长期受德语系国家丹麦的统治,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亲德势力。在挪威官府与英国达成允许英国出兵的默契后,这些亲德分子就把英国挪威秘密协议的内容偷偷透露给了帝国驻奥斯陆大使馆的武官。

    于是,帝国最高大本营决定在8月初发起对挪威和科西嘉岛的进攻。

    根据计划,在8月下旬由海军地中海舰队为主,包括三个师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第5集团军将在科西嘉岛进行登陆作战,而在北方,参战部队包括帝国北大西洋舰队,包括2个海军陆战师,陆军第11集团军和第1山地军共7个步兵师。

    现在的威悉战役计划是经过修订的,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总参谋部准备一举全部占领丹麦和挪威全境,但维克多大公的意思却是把挪威北部放给英法联军,然后利用海军主力舰队去攻击英法两国的支援舰队,以达到消耗对手的海上力量的目的。

    对英法支援舰队的进攻重任就落在了海军航空兵的肩上。

    这需要在未来两个月内,北大西洋舰队海军力量要得到极大的增强。

    另外还有种种迹象表明,帝国将会在几个月内就对法国发起一场全面进攻。

    海军的建造任务以发展巡洋舰及护航舰船为第一优先,其次是潜艇部队的建设。根据现有的作战经验,再加上维克多皇储的要求,帝国海军高层已经彻底放弃了后续的战列舰建造计划。在战争爆发之后,帝国海军已经追加了4艘“弗雷德里希大公”级战列巡洋舰,6艘“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级战列舰和6艘“联合力量”级的建造任务,也就是说主力舰的建造任务增加到了16艘,吨位超过了50万吨,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为海军舰船装备局的主管之一,萨穆维尔则在参加完海军作战会议之后,就匆匆赶到了帝国最大的科佩尔造船基地,来考察和督促这些主力舰的建造进度。

    距的里雅斯特只有40多公里的科佩尔造船基地原本是座海岛,是一座总人口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小港镇。自从18*91年皇家亚得里亚联合造船厂从的里雅斯特迁到这里之后,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这里已经发展成了一座拥有30多万人,以造船业为主,拥有造船、机械加工、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现在的科佩尔岛早已经被亚得里亚造船厂用移山填海,清淤围堰的方式,建成了一道宽80米,长6500米的混凝土海堤把它与陆地直接连接在了一起,在大堤的内侧现在成了亚得里亚造船厂的船坞岸线和舾装码头。在海堤内侧并排着三座长275米,宽56米、深12米,欧洲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船坞。另外沿着科佩尔的的岸线,这家造船厂还拥有3600米的造船岸线和超过100公顷的工厂区。

    目前这家造船厂拥有3.8万名工人,每年的造船能力超过了300万载重吨,拥有7座大型船坞和10座万吨级以上船台,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联合造船企业。

    在战前,科佩尔港也是帝国最大的原油输入港。

    帝国每年的原油消耗超过了2300万吨,另外每年的石油化工产品出口也超过了2000万吨。用麦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德意志帝国从麦国购买原油,之后再把石油加工成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和化肥再卖回美国,在中间赚取巨额的利润,这也是两国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根本原因。

    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每年帝国仅亚得里亚沿海就要从帝俄、巴西、德兰士瓦和北非就需要进口超过1500万吨的铁矿石和上百万吨的各种有色金属原料,的里雅斯特湾这一带也是帝国仅次于莱茵港口区的主要海运港口区域。

    航运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帝国造船工业在18*90年就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而造船工业的持续发展使得帝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在数年之内就打造出一支规模超过英国海军的庞大海军舰队的能力。

    在战争爆发后,这些港口的海运大部分已经停滞了,顶多就是利用夜间从“中立的意大利”和“中立的墨西帝国”东部沿海港口走私运输大量重要的战略物资。

    帝国现在急需要打通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联系。

    现在,科佩尔造船基地的船台上都已经被海军的任务排满了,甚至连几家小型的民营造船厂也接到了大量的海军辅助舰船的订单。仅仅皇家亚得里亚联合造船厂平均每15天就会有一艘驱逐舰和潜艇下水,每个月就会有一艘万吨级防空巡洋舰下水,而且这家船厂还在同时建造着两艘排水量为37800吨的重型战列舰的建造任务。

    与此相应的,帝国在战前所积累的大量战略物资储备也在急骤地减少着,如此下去,也许只要两年多的时间,帝国储存的价值上百亿克朗的有色金属战略物资就会差不多被消耗一空,这也是帝国急于向印度洋进军,打通海上运输线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