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古时候取字一般都和名相关,孔明的“孔”是“很,非常”的意思,“明”字与亮同义,所以“孔明”二字的意思就是“很亮”(完全是单名“亮”的升级版)。 唔,这么一想,丞相大人的名字顿时萌萌哒。 二、生平 诸葛孔明的一生,算是再次印证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粗俗一些讲,大多极牛逼的人物,都有一个极苦逼的童年。 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徐州琅琊郡阳都县,当地士人诸葛圭的妻子章氏诞下了一个男孩儿,这是他的次子,命名礼上,父亲为孩子取名为亮。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在京都洛阳,也有一个小皇子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当朝天子汉灵帝的次子,刘协。 这两个后来在汉末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汉献帝刘协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年而生,并在五十四年后,同年而逝——真是意外的巧合。 汉末之时,尚算太平的琅琊郡中,这个叫做诸葛亮的小孩儿一天天长大。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章氏过世,父亲诸葛玄于一年之后再娶,新妻为他生了下幼弟诸葛均。 此外,诸葛亮还有二位同母的jiejie……已知,一家七口。 八年之后,初平四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过世。而也就是这一年,曹cao打陶谦,造成了徐州之乱。 这时,诸葛亮家中己知的人口,有——继母,兄长诸葛瑾(十七岁),两位jiejie(都未成年),诸葛亮自己(十一岁),弟弟诸葛均(六岁)。 因为曹cao的军队入境之后劫掠杀戮,《后汉书》陶谦传写:“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所以,境内许多人家都被迫背井离乡,逃难向他方。 可以想象,在当时十一岁的诸葛亮心中,曹cao会是怎样一个残暴恐怖的存在。所以也不难理解他后来为什么求仕不去投奔前途最好的曹cao。 诸葛圭病逝之后,他的弟弟诸葛玄回家奔丧,同时也就开始为一家的将来作打算——具体地说,是计划逃难的行程。 不知道什么原因,诸葛亮的继母和兄长和其他人没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东,并且这一别,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见时,已是各为其主,分道扬镳。 诸葛亮和两个jiejie一个弟弟随着叔父几经辗转到了荆州,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有交情,于是就在这儿安了身。 十一二岁的诸葛亮来到荆州,他应该是在这里进了荆州官学。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并结识了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崔均、徐庶等人,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之后,诸葛亮的两位jiejie分别嫁入了荆州士族蒯氏和庞氏。 五年之后,诸葛玄病逝,这一年,诸葛亮十六岁。 十六岁的少年面临的境况就是长兄远离,jiejie出嫁,身边只剩下需要他来照料的幼弟。 而从十六岁叔父过世,到二十六岁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这十年间,诸葛亮过得应该十分忙碌而充实,他在距襄阳城不远的南阳隆中结庐而居,晴耕雨读,有一众可以交游的好友。 而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志向。《三国志》中说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而诸葛喜欢的《梁父吟》也一样吟诵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迹。 ——他的志向,就是出将入相,匡扶社稷。 而此时正逢汉末,既然有了这样的志向,那需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择定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君。 好的,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 遇到诸葛亮之前,客居荆州的刘备,境况一言以蔽之——狼狈。 当时,他已经年近五十,对古人而言,已经是英雄迟暮,但还功业无成,被曹cao追打得丢盔弃甲,只好凭着一点宗室的情份,在荆州牧刘表这儿求一份荫蔽。但刘表和荆州的士族也对他十分提防,安排去驻守新野,实实在在的闲人。 一次,刘备到襄阳城中赴宴。中间如厕,看到自己大腿里侧赘rou增多,不禁忧从中来,慨然流泪。 回到宴席上,眼睛哭的通红。刘表十分惊讶,问他缘故。 刘备答道:“以前,我经常在战马上驰骋,身不离鞍,大腿上的rou十分结实。现在很少骑马了,赘rou累累。想到日月如梭,人生苦短,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了,也没有建立什么功业,所以难免伤悲。” 英雄末路,想来也真是让人同情感慨。 但,同情归同情,荆州一地,甚至当时的天下之间,恐怕都没有人看好当时的刘备。 所以——诸葛亮为什么最终选了这么一个穷途末路之人呢? 仔细来分析,大约是以下三点罢: 1、他不会选曹cao,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这个人是造成他离井离乡的罪魁祸首。 2、他不能选孙权,因为诸葛亮和同时代的另一个高尚名士荀彧一样,毕生的愿景是“兴复汉室”,而江东孙坚父子,本质上是分裂中央的割据政权,于统一不利。 3、他的志愿一直都是“攘除jian凶,兴复汉室”,而刘备是汉室族裔(尽管血缘已经非常远了),明正言顺。 之后,刘备听从徐庶推荐三顾茅庐,而诸葛亮隆中对策——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 从这时,他就开始为刘备做了政治蓝图。 而之后,就是他一步步地开始实现自己的蓝图。只短短数年,把刘备从一个流窜逃亡的败军之将,一步步扶上了拥有益州大地,可以与曹cao、孙权争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诸多事迹在此不做细述,我们只单来看看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鱼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后世传闻中那样推心置腹。 其实,诸葛亮与刘备两人的矛盾,和荀彧与曹cao的矛盾本质上是相同的。 作为心忧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兴复汉室,中兴东汉王朝。而刘备而曹cao谋求的都是自己的霸业。所以,这样的君臣自然貌合神离。 而最后,刘备临终前永安托孤之时,他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目的就在于制衡诸葛亮。 临终托孤,刘备的那一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么看都应该是以退为进,逼迫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让位,自然直接让了,何必如此麻烦? 于是,诸葛丞相也真的顺从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他用自己的余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再来看看后主刘禅对于丞相诸葛亮的感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