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古代开产科在线阅读 - 第122节

第122节

    这边除了一些原本就居住在京城的穷苦百姓之外,大多数的人都是外来人员。很多人听说京城好混饭吃,一路讨饭都要来京城,结果进了京城才知道,京城也不是个容易混日子的地方,所以再没找到活路之前,只能接着继续讨饭。

    马车往里头又走了小半里路,前头的巷子太窄,就进不去了。杜若让春生看着马车,自己背着药箱跟那男子进去看病。

    这时候正是八月的伏暑天气,巷子里又窄又臭的,居住环境实在很恶劣。杜若跟着这男子走了约莫有两三百米的距离,来到一户人家面前,推开门瞧见里头堆放着四五个大木盆,里面放着一大堆一大推的衣服,一个肚子有七八个月的孕妇,正在那边艰难的挺着腰洗衣服。

    男人进了院子,急忙开口道:“孩子她娘,我把给皇帝看病的太医请来了,这回我们家大宝有救了。”那年轻媳妇闻言,两只浸泡的有点红肿的手从水里提出来,往自己身上的围裙上擦了擦,起身走到杜若前头,也不管地上的脏水,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道:“大夫,救救我们家大宝,他是我大哥大嫂唯一的儿子,不能让我大哥大嫂绝后了。”

    杜若一听,这孩子竟不是他们亲生的,却还这样紧张,顿时也多了几分动容,只开口道:“你们别着急,我进去瞧瞧先。”

    年轻媳妇只连忙站了起来,将杜若引导门口,推开了门,里头黑洞洞的,几缕阳光钻进去,杜若才算看清了在顶里头的床榻上,睡着一个小娃。一旁的墩子上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见了人进来,只眨巴了一下眼珠子道:“娘,哥哥一天都没醒,还睡着呢。”

    杜若闻言,顺着那小丫头的视线往床上看了一眼,屋里太暗也看不清,只听那年轻媳妇道:“大妹真乖,等哥哥好了,娘给你买好吃的,你要好好照顾哥哥。”

    杜若这会儿也顾不得这房子里一股发霉的味道,只走了进去,将手上的药箱放下,正要去看那病人,却猛然发现他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处手臂上有着红色斑丘疹。杜若心里一冷,只急忙转身对那小丫头道:“小meimei,你今天碰你哥哥了吗?”

    小丫头拧眉想了想,见杜若长的好看,也就不怕生了,只开口道:“我就摸过哥哥的额头,烫烫的,我娘让我给哥哥敷冷汗巾。”小丫头指着一旁放着的冷水盆,小声道。

    杜若这会儿大约可以预测,这小男孩得的是小儿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症。杜若想了想,开口道:“大嫂,你带小meimei出去洗洗手,以后不能让她来照顾这孩子了,还有你们,自己都要注意,要勤洗手。”

    那年轻媳妇听杜若这么说,只吓得一下子身子软了一半,险些就跌倒了,哭着道:“大妹她爹,大宝这不会是得了和他爹娘一样的病吧?”

    “你胡说什么呢?大宝要是有那病,早两年就病死了,这都跟着我们在京城这么长日子了,怎么可能有那种病呢。”杜若听他们的口音就知道不是京城本地人,问了一下才知道,他们是从淮北来的,两年前家乡发大水遭了灾,一场瘟疫让乡里人死了一大半,他们是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那一批。

    杜若倒是记得两年前的那场瘟疫,当时朝廷派了太医过去,无奈那病症太厉害了,传染性又极强,最后只得把染病的人都圈到了一起,看着他们一个个死去,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

    当时听杜二老爷说到这里的时候,杜若的心里极难过,听说有些人最后是能被治好的,可是因为朝廷怕瘟疫蔓延,把能治好的人也烧死的,也是有的。

    杜若瞧了一眼这床上的孩子,眼下正是盛夏季节,比起春天来倒是不易传播。只是这讨饭街人多又杂,卫生条件又差,如果传播起来,整条街都要成为麻疹一条街了。到时候只怕朝廷又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些好容易能在京城安家落户的人,又要变的无家可归了。

    杜若想了想,转身对方才那请他过来的大哥道:“大哥,你出去问问,这条街上有没有哪家孩子,跟你们家孩子一样高烧不退的?”

    那男子正打算出去,被自己媳妇喊住了道:“我昨儿就问了,出了我们家大宝,别家的都好好的,我一开始以为是平常他们几个一起玩的,是不是吃坏了东西才这样,不然的话,怎么就他们好好的,我们家大宝就病了呢?”

    杜若听她这么说,略略放下了心来,只开口道:“大嫂子,这病我也没把握能治好,只是从今日开始,不要让这姑娘照顾娃了,这病最招孩子,别一个没好,另一个又病着了。”

    杜若说着,伸手为那男孩子把了脉,又看了舌苔、瞳仁。见他这会儿倒是烧的不厉害,便起身走到院子里来,就着药箱半蹲着写了药方。杜若斟酌了半天,总算把方子给开好了,递给那男子道:“这位大哥,这方子上的药都不贵,平沙路的分号离这边最近,你就去那边抓药,别家的药材,我倒不放心。”

    杜若从讨饭街回杜府,时间已经不早了,刘七巧刚刚才前院把整个杜家的下人都认了一遍,总共大概有八十来人,这会儿脑子里还乱糟糟的,只觉得容貌和名字有很多都对不上号。不过好在方才连翘是跟着她过去的,她也有个问的人,这会儿正跟着连翘一边聊,一边往百草院走。

    进了院子,便看见几个干粗活的小丫鬟正担着水往房里去,刘七巧只开口问道:“这会儿送水进去做什么?大少爷在做什么?”

    那两个小丫鬟连忙将水放下了道:“大少爷方才出去了,才回来,茯苓jiejie吩咐了要打水给大少爷洗澡。”

    刘七巧点了点头,甩甩手道:“这水挺重的,你们两小心些,是在不行叫外面的婆子帮忙好了。”刘七巧进了中厅,见杜若正在那边洗手,她正要接了丫鬟手里的汗巾给他递过去,杜若却摇了摇手,不让她靠近,只开口道:“我今儿看了一个病人,得的是小儿麻疹,虽然我是成年人,却也要小心着点,一会儿只泡过了澡,你在碰我吧。”

    刘七巧自然知道什么是小儿麻疹,小时候打的预防针里面,便是有一项是预防这个毛病的。这种病症在古代对于小孩子来说,那是杀手级别的病症,而且传染性还强,动不动就病倒一片。去年刘子辰来京城看病的时候,刘七巧还曾怀疑他是不是得了这个病,幸好杜若测出不是,最后也妙手回春了。

    “那家还有别的孩子吗?”刘七巧对于这种事情,职业敏感度是很强的,便先开口问了。

    杜若这会儿洗了手,接了茯苓递上的茶盏喝了一口,只开口道:“家里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也没有隔离开,我去的时候就在病人边上待着,看着也让人担心。”杜若正说着,里头小丫鬟说水已经放好了,请杜若进去沐浴。

    刘七巧跟着杜若进门,杜若非不肯她呆在里头,刘七巧只转身一边给他解开衣带一边道:“我就跟你聊聊,你这不正洗嘛?再说你方才也洗了手,我哪里就那么娇贵了。”

    刘七巧将杜若的衣服挂好,来到屏风后面,拿了汗巾给他搓背,只想了想道:“不然明儿你再派人去问问,若是那小姑娘没染病,倒是让他们家人给她另找一个地方安置,若是也病了,可就麻烦了。”

    杜若只摇了摇头道:“是个穷苦人家,住在讨饭街上,一家人只有两间房,一间还是用来做饭的,我今儿进去被那味道熏得不成了。”杜若虽然从小娇生惯养,可是因为出自医药世家,医者父母心,对待病人从不分高低贵贱,所以即使今天那户人家在那样的穷困之地,他也能面不改色的进去。

    刘七巧最喜欢的就是杜若的这一点,像他这样的世家公子,身娇体贵是没得说的,可杜若却有一颗平常的医者之心。若不是因为这一点,凭他们两的身世,又如何能走到一起。

    “若是这样,那明日你派人去瞧一瞧,要是那小姑娘没病,不如就接了出来,让她在哪边店里住上几天,若是放在那边,迟早也是要生病的。”刘七巧想了想,接回杜家肯定是不可行的,杜家小孩子多。接去王府也不行,刘八顺、钱喜儿都还小。可是眼看着那孩子染病她也于心不忍,所以想来想去,不如让她再哪个店里住上几天。

    杜若泡在水中,看着刘七巧大大的眉眼,亮晶晶的眼珠子因为想事情而滴流滴流的,说不出的灵动来。杜若拧眉想了想道:“明儿我让春生过去看看,我瞧着那家孕妇就快生了,不如让她带着孩子到平沙路上的店铺住几天。那边倒是缺一个平常负责洗扫的人。”

    杜若洗好了早,外面杜老太太那边的丫鬟已经来传膳了,杜二老爷、杜老爷还有杜二少爷都已经回府,都去了福寿堂去了。杜若换了衣服,跟刘七巧一起匆匆赶到福寿堂,杜蘅见了杜若,便笑着道:“大哥好气色,果然还是嫂子会养人。”

    刘七巧对这位小叔子不太熟悉,不过瞧着容貌也确实是有他风流的资本的。不过比起杜二老爷,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果然是母亲的基因也很重要。

    众人入座,刘七巧只看着赵氏的动作,为老太太和老爷们布菜。这些事情原本是杜二太太和杜太太做的,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丫鬟们做的。如今孙媳妇都齐全了,杜老太太也难得享受一次孙媳妇的孝道。

    刘七巧看了一下杜家的晚膳,荤素搭配,菜色很不错,其中有几道菜一看就是为了杜若特意准备的,想来杜若在家中的地位和杜老太太对他的宠爱程度都是不一般的。

    饭用了一半,杜二老爷开口问道:“大郎,听说你今儿去了朱雀大街,这新婚燕尔的,你不陪着侄媳妇,到处乱跑做什么呢?”

    杜若脸色一红,低着头道:“她也有事情要忙,我在家待着也无聊。”

    杜蘅立马发言道:“大哥大哥,昨天大理寺少卿家的二少爷还有袁家的大少爷,还有那杏花楼的三少爷,还有安靖侯家的二少爷,都说没找到你喝酒,只记挂着要你做东大家在聚一聚呢!”

    “聚你个头,前年你闯的祸你忘了吗?还敢拉着你大哥出去喝酒,你如今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怎么就不懂得消停呢?”杜二太太一听说杜蘅要出去喝酒,恨不得从椅子上站起来骂人。

    杜老太太只开口道:“喝酒是喝不成的,你告诉他们,让他们去飘香楼点一桌,只要不拉着你大哥去,饭钱算我们宝善堂的。”

    杜蘅笑道:“还是老太太阔气,其实大哥去了也无妨,有酒我喝,我喝总行了吧?”杜蘅说着,往嘴里拨了几口饭,想了想又道:“就怕大嫂子心疼,舍不得。”

    刘七巧虽然是新媳妇,按理说脸皮子应该薄一点,被小叔子这样打趣,总也要来个脸红娇羞的,无奈她的内心实在是太强健了,只笑着道:“我倒是不心疼他,反正又你帮他挡着,只怕是弟媳妇到时候又要心疼你了。”

    赵氏平素是个再严肃不过的人了,猛地听见自己被人打趣了,一张脸顿时红到了耳根,一边给杜衡夹菜,一边面红耳赤的小声嘟囔:“你们好好的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我……我有什么好心疼的呢!”

    杜衡原本对赵氏没什么好感,包办婚姻下能一结婚就有好感的只怕不多,可如今见赵氏这般娇羞模样,竟比他去过的多少声色之地的姑娘家更让人心动几分,只低着头多看了她几眼,越发觉得自己这妻子,其实是很不错滴。

    杜若他们用完了饭,两位太太各自回自己的院子用饭,这时候刘七巧却还没得吃,还要服侍自己的婆婆杜太太。刘七巧这会儿终于明白了,怪不得王府那几个姑娘嫁出门后回门,都一次比一次瘦,原来这么写好吃的菜放在面前,没得吃还要看着别人吃,果然是非常减肥的办法。

    不过杜太太不是那种讲规矩的婆婆,见刘七巧站着服侍她,便笑着道:“七巧,坐下一起吃吧,你这一整天也够累的了,吃完了早点回去陪着大郎。”

    刘七巧怎么听怎么觉得杜太太这句话有点言外之意,不过她今天在议事厅坐了几个时辰,到实在熬不住的时候,也忍不住用手撑了撑腰,但愿这样的小动作可别让自己婆婆看见了,不然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坐下来一起跟杜太太一起吃饭,又拿着公筷为她夹菜,边上的丫鬟也服侍的好,刘七巧倒是不用太上心。两人吃完了饭,外面小丫鬟进来传话道:“老爷、二爷还有大少爷在书房说话呢,老爷说要过一会儿才回来。”

    杜太太听了,心里默默的埋怨自己的男人也太实诚了,这种日子么应该让儿子快点回房才是呢,不趁着新婚燕尔的好好努力几把,后面难免会消磨掉一些热情的。

    刘七巧见杜太太这边没什么事情,便也先起身告辞了。夏日天黑的迟,这会儿刚过掌灯时分,刘七巧带着丫鬟从杜家花园的荷花池边走过,凉爽的清风吹拂在刘七巧的脸上,当新妇的第一天,总算是无惊无险的过去了。

    刘七巧揉了揉自己腰,原来想着要不要去请杜若回房,可是又怕被公公和二叔笑话,所以索性就自己径自回房了。可刘七巧回到百草院才没片刻功夫,在杜老爷书房外伺候的小丫鬟来传话说,让大少奶奶往老爷的书房里去一趟。

    刘七巧自然知道这书房都是男人们商量大事的地方,她穿越来了这么些年,也已经渐渐都开始适应男权社会对男人们的特权了,所以听说杜老爷让自己过去,还是有那么点受宠若惊。

    ☆、第4章 .02

    杜老爷的书房里放着一张一丈长的黄花梨如意云纹书桌,左右各放着几本医学典籍,前方的笔架上挂着一排毛笔,身后是三个并排的黄花梨双圈书架,加起来总有两丈来宽。刘七巧以前在恭王府世子的外书房待过,里面藏书丰厚,可大多数都是摆样子的,从书套来看,就知道是买回来就没动过的。可杜老爷身后书房里的书架上,刘七巧一眼看过去,竟都是黄拉拉的,连原封不动的书套也没有几个,想来是因为经常翻阅的缘故。

    这就是刘七巧进入书房的第一个感觉,随后她才看见了坐在一旁黄花梨交椅上的杜若和杜二老爷。

    杜老爷见刘七巧进来,便向外吩咐道:“朱砂,给大少奶奶沏一杯茶来。”

    刘七巧看着那叫朱砂的丫鬟出门,心道这父子两给下人取名的办法倒是出奇的一致,随便拎一个中药出来,就可以给人安一个名字了。刘七巧在杜若身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不过片刻,丫鬟便送了茶上来,恭恭敬敬的摆在一旁的茶几上,悄无声息的就出去了。

    杜二老爷坐在刘七巧的正对面,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放到了一旁的茶几上,开口道:“七巧,梁妃娘娘的日子近了,前些天她的宫女悄悄给我透露了消息,她想让你进宫为她接生,不过因为知道这几日正是你和大郎的新婚之喜,所以没开这个口。”杜二老爷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举荐了宝善堂最好的稳婆,如今已经在宫里住着了,只是梁妃既然有这个心思,我们做臣子的自然不能怠慢,七巧这几日就在家里候着,也以防个万一。”

    生孩子对于古代的女人来说,那就是在鬼门关上绕一圈,对于皇宫里的女人,那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刘七巧算算日子,这小梁妃的预产期可不就应该在这几天了,大概她的心情也是很紧张的。且杜二老爷曾跟自己透露过,小梁妃这一胎可能是双生子,所以越发小心谨慎。

    “二叔尽管放心,反正我如今也待在家里不能出门,到时候若是梁妃娘娘有动静了,二叔只管派人来接我就是。”刘七巧说着,只又瞧了瞧杜若,开口道:“大郎说他今日看了一个得小儿麻疹的病人,在讨饭街上。”

    刘七巧不知道杜若有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杜二老爷,在古代,一旦发现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如果蔓延开的话,朝廷多半都是要采取一切措施的。只是这些措施比起现代的隔离治疗,只怕手段要残忍的多。

    杜若听刘七巧这么说,急忙补充道:“我让那户人家问过了,那条街只有他家一个孩子如今有这样的症状,只是那讨饭街上人多,孩子更多,且又流窜于京城的大街小巷行乞,若是病源蔓延的话,只怕会祸及整个京城。”

    太医院自从前年的水患后的瘟疫泛滥之后,一直都在研究那瘟疫的药方。不过那年瘟疫控制之后,也病患也少了,所以杜太医手中虽然有几个药方,却也不知道能不能救人。这小儿麻疹也是儿童的多发病症,和那瘟疫倒是有很多相同之处。

    杜若将今日自己写下的药方墨出来给杜二老爷看过了,杜二老爷只拧眉道:“怎么不开上太子参和川贝?”

    “那户人家贫寒,只怕用不起,所以就改了改方子。”杜若只老实回答,杜老爷接过杜若的方子看了看,捋了捋山羊胡子道:“将方子改一改,明日让平沙路的伙计给那户人家送去,免了药钱,也算是善事一桩了,你如今还在新婚之期,多做一些积福行善的好事,也是好的。”

    刘七巧听杜老爷这么说,心里更是感激不尽,这天底下的善事,本来就是做不完的。可是有实力的人做起善事来,总比没实力的人有气魄。杜家做的是救死扶伤的药铺医馆生意,本就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行当,如今杜老爷还有这样的心胸,真是让刘七巧敬佩。

    “老爷真是大善人,七巧替那病家给老爷行礼了。”刘七巧说着,只站起来福了福身子。

    众人商议完了事情,见时间不早了,就放了杜若和刘七回到了自己的院中。刘七巧来的时候身后就没跟着丫鬟,这会儿两人一路徒步回去,手牵着手慢慢往回走,偶尔欣赏一下天上的月色,只觉得人间无限惬意的事情,都让两人享尽了。

    “七巧,我今儿没送药给那病家,你是不是觉得我小气了?”杜若想起方才刘七巧感激自己父亲的那些话,顿时觉得自己今日给比了下去,让媳妇小看了,心里略略有些不爽。

    刘七巧侧过头,看着杜若堪称完美的脸侧,只凑上去亲了一口,摇头道:“才没有,我相公救人于潜移默化之中,不光没伤了病人家属的自尊心,还给人省了银子,有时候这种做法,比老爷那直接施医赠药还要好。”

    “真的?”杜若有些兴奋的看着刘七巧,不确定她是在拍马屁还是说真话。

    “当然是真的了,其实你别看人家穷,人家也都是很有志气的,他能跑到宝善堂找大夫,那肯定是攒了银子的,如果你不收人家银子,人家固然高兴,可是白费了他那么多的辛苦,而且他得了这样的好事,就会巴望着下次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原本一个勤勤恳恳的人,就因为你的一片善心,便的懒惰了起来,岂不是反而害了他?”刘七巧也是真服了自己的这张嘴了,绝对是能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了。

    杜若想了想,果真是这个道理,只郁闷道:“那明日的药到底还送不送?”

    “送啊,为什么不送?你就让伙计告诉他,东家喜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样他没了盼头,自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勤勤恳恳的。”刘七巧抿唇笑了笑,脸上的神色尤为生动。

    当然第二天一早,摆在眼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去杜家的祠堂祭祖。杜家家史有几百年,因为前朝战乱,很多先祖的牌位都损毁了,如今杜家祭奠的先祖,是从大雍开国以来,由皇室庇佑从而东山再起的太祖爷爷一代。

    杜老太爷年轻时候虽然也有妾氏,不过妾氏生的都是闺女,大多几个都是在金陵逃难时候出嫁的,如今都跟着夫家在南边。杜老太爷有一个兄弟,也是在南边没有回来,如今在北边的,也就只有杜老爷和杜二老爷两个嫡亲兄弟了。

    杜若一路上向刘七巧介绍了一下杜家的家史,杜老太爷有一个兄弟,分家之后重建了宝和堂,在南边也办的极好。这宝善堂的名号,从来都是只传给嫡长子的,虽然如今没有分家,杜二少爷学着宝善堂的生意,可若是以后杜老太太去了,兄弟分家的时候,宝善堂就又要有别的兄弟分号了,到时候就算杜若不想学生意,只怕也盖不住要跟自己爹一样,弃医从商了。

    刘七巧见杜若脸上那副不情愿的表情,就知道他对经商之道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只笑嘻嘻的凑到了杜若的耳边,小声道:“老太太这会儿身子硬朗,再活个二十来年也不是问题,倒是你母亲若是生了一个弟弟,那弟弟也长大了,只怕声音交给他就好了,你又着急什么,横竖你就安心研究你的医术,反正饿不死你。”

    杜若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他这会儿想这些,倒还真的有些杞人忧天了。

    到了杜家祠堂,早有几个年老的mama准备好了祭祀的香烛,两旁的靠背椅上,坐着几个年迈的老妇人,瞧着比杜老太太还更年迈一些。果然杜老太太见她在这边,只上前招呼道:“老婶子,你怎么也来了啊,我原就是给你走个信儿,没指望你真过来。”

    那鸡皮鹤发的老太太开口道:“听说大郎找了媳妇了,我这不过来瞧一瞧,我的那些重孙媳妇都在南边,几年都难得回来一趟,老婆子我也想粘粘喜气。”

    这老妇人是杜老太爷的婶子杨氏,当年鞑子打来的时候,杜老太爷的叔叔得了重病,经不起跑了,多以老太太就跟着老头子一起留了下来,子孙们都到南边逃难了。后来在南边安了家,几次要接老太太过去,老太太只说年纪大了不愿意折腾,就在京城继续住着了。如今还是杜家一直照应着,前些年总算二儿子的儿子要考状元,回了北京,陪她老人家住了几年,先如今老二家的儿子中了进士,又要外放,她一把年纪的,也不得走,只又留守在了京城。

    刘七巧对这样的老人向来都是很孝顺的,只听杜若说了她的故事,便上前行了跪礼道:“重孙媳妇给老祖宗请安了。”

    杨氏如今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太好使,听依稀看见刘七巧嘴巴一张一合的,便笑着道:“乖,乖,这娃好,这娃怎么长的有点像玉儿啊。”

    ☆、第4章 .02|

    = 请安敬茶的步骤就算这么完成了,福寿堂里面摆了早膳,按着惯例是两位老爷和两个孙子一起陪着老太太用早膳。杜太太和杜二太太是在一旁服侍完了,再各自回房用膳的。这规矩也有了好几年,为的就是怕杜老太太一个用早膳,吃不香,平常杜老爷什么的事情也忙,不能天天回来陪老人家用晚膳,所以挑了早上的时候,大家一起聊一聊,也权当是对老人家的孝顺了。

    老太太见刘七巧和赵氏都在,便转身跟两位太太说到:“从今儿往后你们也不用在我跟前服侍早膳了,反正我这里有丫鬟,带着儿媳妇回去用早膳吧,一会儿还要去议事厅见过家里的仆妇们,别让下人们等急了。”

    刘七巧靠着昨晚的那几块糕点,熬到这个时候已是很不容易了,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便只谢过了,就跟着杜太太走了。刘七巧知道杜太太如今有了身孕,只上前扶着她慢慢走,倒是一派婆媳和睦的样子。杜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这样,他们几个平素在家都是陪着老太太用饭的,我们吃我们的,不用理会他们。”

    杜太太住的地方叫如意居,是跟福寿堂一样格局的小院,绕过垂花门前的影壁,便到了正厅里头,早已经有人在偏厅里头摆好了早膳,见杜太太和刘七巧一起来了,只笑着迎了出来道:“果然清荷jiejie说的对,说今儿少奶奶要过来,让我多预备一份早膳,以后太太用早膳就不会觉得太冷清了。”

    刘七巧扶着杜太太往里头去,见桌上放着四碟各式的糕点,有素菜包子、rou丁烧麦、虾仁蒸饺、煎饼果子、还有两碟小粥的小菜,边上放着熬得绿油油的荠菜粥,看着也可口。

    杜太太落座,对一旁的丫鬟道:“还不快上来给少奶奶布菜。”

    刘七巧仔细观察那丫鬟的动作,上前离开圆桌寸许距离,卷起袖口三寸来高,那公筷将各式的糕点夹了一样放在刘七巧面前的景泰蓝食碟里头,这才退开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便是日日服侍王妃的青梅在场,也是挑不出半点差错的。

    刘七巧勺子舀了一口粥,略略尝了一口,心道这杜家的厨子可正不错那,口味把握的刚刚好,和王府的许婆子都不相上下了。

    大户人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这一顿饭也是吃的安安静静,就连勺子触碰碗的声音也没有半分。这倒是让这屋里的丫鬟们对刘七巧刮目相看了起来,刘七巧没进门之前,人人都知道她虽然是恭王府认的干女儿,可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只怕这礼数上的事情,并不是很周全。以至于杜太太在刘七巧没过门之前,还特意提点了她们,让她们在刘七巧面前不能有半点的轻慢,这个儿媳妇她很满意,自然是要给足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