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伪学霸的春天在线阅读 - 第58页

第58页

    为了留下这一大笔资金,黄炳安帮鲁志萍设计了好几种投资方案,都被鲁志萍否定了。

    磨磨蹭蹭了好半天,鲁志萍才装作偶然提到卢布的汇率问题,并对此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黄炳安忙将与卢布有关的交易规则讲给鲁志萍听。

    鲁志萍一听卢布无法进行境外交易,顿时就失了心思。

    唉,明知再过一年苏联就要解体,她却无所作为,鲁志萍也是郁闷得很。

    要不,找个国际倒爷合下伙?唉,不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驳回,一来没那个机缘,二来也怕人家给她来个rou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鲁志萍打消再发一次横财的美梦,让黄炳安帮她兑换一千万元人民币转到国内账户上。

    剩下的竞换成美元,暂时不作任何投资,黄炳安虽然失望,但也依言照办,整个过程礼貌有加,让鲁志萍对他的印象分又加了不少。

    从香江返回的当天,鲁志萍就去银行办理转账手续,转五百万元回家。

    有了这笔流动资金,鲁志萍相信无论酒厂、食品厂还是火锅店,应该都能渡过难关了。

    紧接着鲁志萍又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言明有一部十集电视连续剧正在筹拍,预计投资三百万,诚招演职人员。

    决定自己拍后,鲁志萍也做了一些功课,虽然还是隔山看海,但大致行情还是了解了一些。

    现在除了那些国字头的大制作,一般的电视剧十几、二十万就可以拍一集了,有的连十万都不到,三、四万块钱抠着花的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鲁志萍相信自己的预算足以招到靠谱的导演和专业演职人员。

    包括制片人,随着鲁志萍对影视制作知识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干不了制片人的活。

    需要统筹的事务太多,服装、道具、场地和摄影器材等等,鲁志萍一样都不懂,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交给专业人士,她只管预算就行。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鲁志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通知也出来了,鲁志萍又当了一回大熊猫。

    其实辛蓦尘和冯祈磊也通过了,但他们的风头全被鲁志萍盖住了。

    一个天才少女的名头,足以掩盖其他人身上的光环。

    作为学生,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鲁志萍再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中那个理想总要有一样是优秀的,她做到了!

    一拿到英语六级证书,鲁志萍就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加学德语。

    鉴于她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错,学校最终同意了她的申请,不过学费要另算。

    鲁志萍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一千五百元的学费,对她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交完费用,鲁志萍如愿成为江滨大学历史上第二十五个大一双语学生。

    一本大学从不缺少牛人,但在今年,鲁志萍还是第一个,所以她再次成为校园热议的话题。

    据老师们估计,明年选修双语的学生会较往年多,因为不服气的人也多。

    想想连鲁志萍这样的都能学双语,没道理他(她)们不行!

    其实鲁志萍还征求过辛蓦尘和冯祈磊的意见,想约他们一起报名,可惜两人都对德语不感兴趣。

    鲁志萍对此深表遗憾,因为她希望有个伴,免得德语系那帮人把她当成动物园里的大猩猩。

    不过鲁志萍从小被人看惯了,适应的也很快,任你几十双眼睛盯着,她自巍然不动,该干嘛干嘛,时间一长,也就没人看了。

    人有好奇心,更有好胜心,看鲁志萍这么刻苦,要是考试的时候被一个少读了半个学期的人超过,那他(她)们就可以集体去跳黄滨江了!

    嗯,这话是德语老师说的,虽然话很俗套,但是不得不防,因为他(她)们的对手是鲁志萍这种怪兽。

    鲁志萍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的上课时间与德语相同,为了学习德语,她不得不牺牲听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

    但这种牺牲也是有条件的,虽然经过学校同意,最后教授同意鲁志萍的请求,但却要求她作业一次不准落下,考试还必须得满分。

    对鲁志萍来说,这个要求不算容易,但也不算太难,因为靠背的学科是她的强项,顶多就是最后的学业论文稍微难点。

    至于作业,几百千把字的事儿,那叫事儿吗?

    这些都可以克服,现在最难的,还是她中途加进去,课程难免有些跟不上趟。

    为了不至于最后成为笑柄,鲁志萍不得不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扑在德语上。

    幸好鲁志萍这部轻已经写完了,不然她还真挤不出这么多时间来熬。

    在追赶过程中,鲁志萍除了争分夺秒的背单词,又请黄炳安帮她买德语磁带。

    黄炳安在香江联系了几家后,嫌等待的时间太长,干脆直接坐飞机到德国去买。

    鲁志萍没想到黄炳安能够做到这一步,拿到磁带后,也在想往后如果再有投资,一定不能落下人家。

    而在龙源县,鲁庆山有了那五百万活钱,生意立即开始好转。

    同时也因为实力突然增强,让世上最嫌贫爱富的机构银行对他另眼相待,主动找上门来贷款。

    鲁庆山充分发扬贷款越多越不急的理论,来者不拒,一口气贷出四百多万来,这下全年的原材料都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