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开始廷议
秦军攻灭魏国,生擒魏王假,秦人的心里面,无比的酣畅淋漓。这份激荡的心情,配合嬴政大脯三日的谕令,偌大的咸阳城,顿时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大街之上,平日里冷清的酒馆,家家客满,喧闹不绝。有钱的人家,自去寻那清幽的地方。普通的咸阳人,三三两两,喝了几口酒,敲着硬木梆子,扯开嗓子,放声高唱。走在咸阳街头,随处可听见慷慨的秦腔。刚好这段日子,天公作美,连着几个晴朗的日子,更加助长了城中的热烈气氛。蒙恬坐在马车中,借着车窗飘起来的窗帘缝隙,瞥向喧嚷的咸阳街头,望着一张张微微泛红的脸庞,不禁十分感慨。这些肚子微挺的咸阳居民,几乎每个人都有从军的经历。经过昭王时期的惨烈战争,这些人才真正体会到秦国攻灭山东战国的艰难,心中的那份兴奋才更加持久。年纪较大的黔首,拄着拐杖,摸着银白的胡须,露出仅剩的几颗黄牙齿,囫囫囵囵讲述着从军杀敌的经历。围坐着的少年,提着竹剑,骑着竹马,听得津津有味,面露神往之色,不时发出阵阵欢呼之声。“秦军东出函谷,所向披靡,根基正是在这里。”蒙恬的目光,落在这样的老者之上,不住地点头。退役后的老兵,得到秦人的尊重,自觉地给关中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等这些少年成长起来来,定会抱着从军立功的心思。每一个活着的老兵,都是国防军事教育的活教材。秦国能逐渐挣得兼并天下的天命,早已脱离了野蛮原始的最初动力。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不下于山东六国。彪悍的民风,合适的制度体系,奖惩分明,崇文尚武的文化,处处展现着一股昂然之感。后世的人,总认为落后的秦国统一了山东六国,但真正活在这个时代,蒙恬反而认为,正是因为秦国的先进,才能一扫**。“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蒙恬靠在车厢的后壁上,吟唱着李白的诗歌,想起朝堂上最近的职位调动,觉得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可没有诗歌中写的那样一帆风顺。熊启主持完魏假的受降仪式后,嬴政免去了他的左丞相之位,由御史大夫王绾接替熊启,担任左丞相。不知道是因为顾念旧情,还是对熊启存着幻想,嬴政并没有处置熊启,而是派他到南郡筹备粮草。秦国攻打楚国的决策,现在是非常明显,呼之欲出。嬴政特意指派熊启负责粮草,如果熊启尽心尽职的完成,即便他没有率军攻占楚国的一寸土地,朝堂上仍然还有他的位置。就看熊启该如何选择了。这样思想着,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到了咸阳宫。“将军,可以下车了。”听见蒙虎敲击车壁的声音,蒙恬才缓缓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望着高高的咸阳宫阙,心中一片明悟。平日里,蒙恬习惯骑马,只是咸阳城举城狂欢的日子,骑马而来反倒容易惊动街头饮酒作乐的咸阳黔首。想想后世在人群里努力前行战斗英雄,蒙恬不得不承认,躲在马车里,确实可以少去许多麻烦。咸阳宫城,章台宫内的廷议殿,老丞相隗林、新任的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廷尉李斯等咸阳重臣,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不时瞧瞧当中的主位,沉默着不发一言。今日廷议的主角,不属于他们。“王老将军,您脚步放慢一点,往这边请······”大殿正门的方向,传来了负责接待的谒者的声音。众人的目光,顺着谒者的声音望去,只见快满六十岁王翦,头发胡子花白,仿佛涂了一层银霜,轻挪着脚步,缓缓而来。“老,哼,我还没老呢!”王翦没好气的挥手,回绝了谒者伸出来搀扶的手。王翦口里不服老,可看他走路的架势,给人的印象,颇有些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的感觉。王贲跟在王翦身后,紧绷着脸庞,面带寒霜,拒人于千里之外。蒙恬站在殿门外的石柱边上,注视着王翦奥斯卡级别的表演,暗中道声精彩。王翦越是表现得垂垂老矣,他们王家父子偌大的功劳,才越不会引起嬴政的猜忌。白起的教训在前,王翦除了研究兵法之外,还用心钻研了道家的自保之道。嬴政一生,跟他共事的良臣将相,几乎个个善始善终。后世的儒家,极力妖魔化嬴政,也不能在屠戮功臣上找出嬴政的黑点。用后世的话来说,嬴政是个好老板,只要不是自己作死,不用担心飞鸟尽良弓藏,而王翦就是个很知道分寸的人。不能把古人看得太简单了。蒙恬虽然觉得王翦做得太过了,但他却不得不承认,王翦的政治智慧,比战神白起要高明了许多。“大王驾到,群臣见礼!”赵高的身影出现在殿内,高声唱诺。这一次,却是没有信使前来打扰他的一气呵成。“今日廷议,又不是大朝会,众位爱卿不必多礼!”嬴政挥手示意,见完礼的秦国大臣们,纷纷落座。右手方向,坐着秦国的理政重臣。王绾、李斯等人,就坐在了这个方向。王翦率领着一众武将,坐在嬴政的左手方向。众将之中,以王翦的军功最高,当然坐在首位。其下依次坐着杨端和、王贲、李信等人。国尉魏缭、护军都尉蒙武则坐在靠近嬴政身前的斜方向,落在两根圆柱之间,视线刚好能够看到将军们就坐的区域,但又显得非常低调。这个时候的国尉,远没有后来太尉那样的显赫地位。魏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使得国尉有了参加廷议的机会。蒙武掌管护军都尉府,不直接领兵,没有什么实权,主要充当嬴政的军事顾问。可以说,护军都尉府相当于秦军的养老部门,大把的职位,正等着退役后的老将军们。蒙恬的目光,时而落在王翦身上,时而落在李信身上。嬴政有意提拔李信,现在李信的座位,甚至排在了攻灭魏国的王贲之前。“如果猜得没有错的话,今天廷议的两位主角,就是这两位一老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