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在线阅读 - 第418页

第418页

    刘悦薇笑着没说话,云锦插嘴问一句,“mama,都是些什么人家问的?”

    麻婆子摆摆手,“谁知道呢,都是买菜的时候碰到了,随口说两句。还有那卖菜跟我套近乎,说以后多买她家的菜。我想着郡主的口味自然和我们不一般,岂敢擅自做主。”

    云锦笑道,“mama这样做的很对,听说mama厨艺好,这镐京各样有名的菜色mama可会做?”

    麻婆子立刻拍片胸脯,“只要是镐京城的东西,郡主只管点,没有我麻婆子做不出来的。”

    云锦笑道,“那才好呢,我们小爷一路上惦记镐京的吃食。等过几日,小爷的脾胃适应了,mama把看家本事拿出来。小爷吃的高兴了,mama就能得赏钱了。”

    麻婆子见郡主身边的丫头都穿的这么好,知道新来的郡主是个大方的,立刻满口应承。

    把麻婆子打发走之后,刘悦薇笑道,“果然,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麻婆子虽然是个烧饭婆子,在知府衙门里混了十几年,这衙门里有几个老鼠洞她都晓得。钟mama,多盯着点麻婆子。既然有人想从她这里知道我的消息,你好生看着她。若是她真如她说的那样嘴巴紧,以后多给些好处,让她为我们所用。要是她阳奉阴违,赶紧找人把她换了。厨房里都是入口的东西,可不能马虎。”

    钟mama连忙道好,“还是郡主想的周到,把这婆子叫来问一问。别的不敢说,这各家的情况想来都错不了的。郡主看要不要办宴席宴请各家太太们?”

    刘悦薇摇头,“先不忙,我先去拜访巡抚太太和总督太太。赶紧让人把这墙砌好了。云锦,晚上回去催一催聿竹,两位师爷的宅子找好了,就给他们搬家,不然在一起挤得慌,也慢待了二位师爷。宅子不要太大,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都行。离这边近一些,方便他们过来。”

    云锦赶紧道好。

    第二天,刘悦薇先去拜访巡抚边太太。不光她要去,郑颂贤也要去拜访边大人。不过两人去的地方不一样,郑颂贤直接去衙门,刘悦薇去了边府。边家人自己置办了宅子,并没住在衙门里。

    刘悦薇穿了常服,头上戴了一两件她身为郡主才能佩戴的首饰。这些官场上的太太们都是以等级论人,刘悦薇自己是二品,郑颂贤只是四品,若是从夫,她矮了巡抚太太两级。但她知道,若是第一次就弱下了气势,以后就没有说话的立场了。

    不是刘悦薇想和边太太别苗头,郑颂贤以后想做一些成绩,必须要跳出巡抚和总督的两重压力。她作为知府太太,不能沦为巡抚太太的应声虫。

    边太太听说新任知府太太来了,赶紧让大儿媳妇亲自出来迎接。

    刘悦薇的车从侧门直接进了边府,在二门处坐轿子进去。到了正院门口,边大奶奶亲自撩起了车帘,扶着刘悦薇下轿。

    二人相互打量了一下,边大奶奶立刻行礼,“见过郡主。”

    刘悦薇扶起了她,不知道怎么称呼,旁边边家的婆子道,“这是我们大奶奶。”

    刘悦薇也回了个礼,边大奶奶赶紧侧身到了一边。

    “听说郡主来了镐京,婆母准备了好多天,终于等到郡主来了。”

    刘悦薇笑着回道,“太太和大奶奶太客气了。”

    二人一起往里走,沛哥儿跟在后面。他还没找到学堂,今日听说娘要去别人家,他也赖着要一起过来。好在他才五岁,去后院也无妨。

    等到了正院垂花门,边太太站在正房门口笑看刘悦薇进来。

    到了跟前,刘悦薇先行礼,“见过边太太。”

    边太太一把扶起她,“郡主不必多礼,快进屋坐。”

    二人品级一样,但边太太年纪长一些,其丈夫官位更高,刘悦薇主动行礼也是应该的,何况边太太已经在正房门口迎接了。这也就是郡主来了,往年的知府太太们来了,边太太从来没有出门迎接过。

    二人分宾主坐下,刘悦薇让沛哥儿给边太太和边大奶奶行礼。

    边太太把沛哥儿拉了过去,夸了又夸,又给了见面礼,边大奶奶也不小气,给了两样小玩意。

    边太太问,“哥儿可曾读书?”

    沛哥儿自己回答,“读过一年多,爹说过几天给我找学堂。”

    边太太摸了摸他的头,对刘悦薇道,“我给郡主推荐一家学堂,官学里不收小孩子。城里有个张秀才,教书极好的。我家里两个小孙子都在那里读书,郡主可以去看看。”

    刘悦薇满眼惊喜,“多谢太太,要不然我们哥儿还不知要在家里混到什么时候呢。”

    边太太又问,“郡主来了几日了,饮食可还习惯?这边的水略微有些寡。城里有几家开出了甜水井,郡主可以让人每日去打两担回来,留着做饭吃。”

    刘悦薇再次道谢,“多谢太太教我,我才来,暂时吃的还是京城口味的菜。等过几日,我也好生尝一尝这镐京的菜品。我听太太官话说的好,太太原来是哪里人士?”

    边太太满眼慈爱,“不瞒郡主,我和郡主也是半个老乡呢,我娘家也是河间省人。”

    刘悦薇再次惊叹,“哎呦,这可真是。谁能想到千里之外的镐京,还能遇到老家的人。我在河间省长到十六岁才上京城,怪不得我看太太就觉得亲热,原来咱们是吃一样的水米长大的。”

    边太太笑得越发和蔼,“我也听说了郡主在京城做的一些事情,郡主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个有肚量的,几万银子说捐就捐了。”